忠言必逆耳? 浅谈批评的艺术

人气 203
标签:

【大纪元11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安柏编译报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必须指正或是批评别人的场面,例如主管指导员工、老师教导学生、或是父母教育小孩等等。批评与责难人人可为,但能促使对方行为改变的却不多见。人性弱点在于爱听好听的话,如何温和而得宜的批评是处世艺术,双方如何在不伤害彼此感情的情况下,达成有效的沟通,确是一门值得学习的功夫。

关键字“我”的运用

在双方有误会需要提出质疑或澄清时,以“我”为开头的说法发挥了神奇的功效。让我们看看以下的例子:

茱莉亚正与她的表姐卡拉用餐。茱莉亚点的是全麦蛋沙拉,卡拉点的是烟熏鲑鱼。即使把冰茶与小费包含在内,茱莉亚算算自己的账单也不超过十元美金。不过卡拉却对她说:“你的餐点总共是16.5元。”这时,茱莉亚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应方式:

回应一:“卡拉,你算错了。怎么可能是16.5元呢?”

这时卡拉平静以对,她知道嘲笑或自我辩护都不是好方法。人们总是意识到自己做错时才会自我辩护。卡拉可能的回应方式有:

错误的:“你是在指控我欺骗你?”

较好的:“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或是“我们再算看看。”

结果有可能是茱莉亚忘记她自己点了一杯昂贵的白葡萄酒,而两人对此一笑置之,并未伤及她们的友谊。

回应二:“我算的不太一样。我们是不是该重算一下?”

这个方法有效地运用了“我”,让茱莉亚掌握住当下两人间的谈话主轴与情况,也使卡拉较不会感到被攻击,不需要为自己辩护或展开反击。

在上述的典型的情境中,我们面临着必须质疑或批判他人,这时首先应想到关键字“我”。在发生类似棘手状况时,下列的回应是比较恰当的:

“我想你可能误会了。”
“我觉得不太对。”
“我不太明白什么你……”

注意遣词用句

在两方沟通中,要留意你的用词,接收讯息者所扮演的角色远比传递者重要。也就是说,你所听到的比你所说的重要。所以,“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这句话,比“你不懂”更能令人接受。温和的提出批评,更能令人心诚服。

如何缓和场面

1. 避免使用“但是”

“我认为你的报告中的观点很棒,但是……”,这里的“但是”杀伤力有如炸弹,会立即引发对方自我防卫的反应。人们一听到“但是”就不再仔细听你接下来要说的话,他们开始思索如何回应。你可以换个角度这样说:“我认为你的报告很棒,我建议你下次可以纳入……”。使用“下次”这个词不会如同“但是”一般推翻前一句的赞美。

2. 对事不对人

千万不要批评某人是很蠢的或是错的。我们要谈的是行为,不是人格。

3. 私低下谈

如果你当众批评某个人,当事者并不会去思考你所要传达的讯息,反而会觉得受到了羞辱。

4. 内容要明确

要明确地指出事件或行为,不要做泛泛的批评。

5. 用赞美缓和场面

可以试着以赞美开头,如“你是很体贴的人,所以我才会对你今天午餐时的行为感到惊讶。”

6. 用建议取代批评

用建议取代批评的方式,与其说“如果你这样丢球,你永远都别想碰到篮框。”,不如换个方式,改说“我发现手肘靠近一点可以让投球更有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间美国之孩童篇 故事二:祸从口出
封锁消息招怨 食品问题能速决?
马总统:坚持主权尊严 一寸不让
湾区台美人抗议中共批评马政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