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雪山记行

文/谢月琴 摄影/詹前辙、谢月琴

人气 2
标签:

四天三夜的雪山行,国、内外十三个伙伴,带着感谢、崇敬的心,融合于大自然,巧遇许多的人、事、物……

那是前年的约定了。因着华德福学校Hans老师上完生机互动农业课程后跟大家提起,希望明年能与农夫们一起爬台湾的高山。因此今年“小桥工作室”在安排Hans老师的行程时,便将登雪山给纳入了行程,日期就订在2007年11月7日至10日,共四天三夜的时间。


雪山北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一行十三人国内外籍伙伴中,有老板、教授、艺术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学生、高山向导兼急救员及农夫等。年龄十二、三岁至七十二岁不等。

重装上肩雨中行,首日登山难

小巴士沿着宜兰支线上“南山”,我方才知道南山这个聚落还蛮大的。有餐厅、教堂、学校、小店铺,还有市集和许多住家。小店铺用老姜加茶叶慢慢熬煮出来的茶叶蛋,别有一番风味。

沿途的溪床或缓坡间,裸露的地表上没有任何植被,却种着用农药、化肥所浇灌出来的高山蔬菜,看在我们这群爱好大自然的伙伴们眼里,真有说不出的无奈!


冷杉林下的路径,尽是这样的景观。

启程的首日,登山口在濛濛细雨中迎候着我们。除了重装上肩外,我们穿起了雨衣。我不时调整步伐,努力适应高山的低气压,密不透气的雨衣,令我上气不接下气。上山的第一天,好难!

在同伴的建议下,我褪去不透气的束缚,方才找到属于自己的呼吸节奏,于是一切便顺遂了起来。

夜宿三六九山庄,彼此鼓励

第一个晚上,我们夜宿三六九山庄。有人入夜才到,有人摸黑上路,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而在山上,不管相不相识,大家碰面总会打个招呼,互相打气。这样的互动绝非是城市的擦肩而过而已!

山庄的夜晚,受雪霸国家公园委托的两位做调查工作的伙伴,告诉我们他们调查的主题是“环境的变迁对动植物的影响”。既深且广的题材,似乎很不容易做。一位好奇的小孩一直提问:“万一我们遇到台湾黑熊怎么办?遇到的概率有多大?”“你们遇到台湾黑熊的概率几乎是零。不过台湾黑熊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你遇到了曾被人类猎捕过而受伤或带着幼熊的母熊。”


山上的小花结了霜而变的晶莹剔透,美极了。

从三六九山庄启程,到登雪山东峰及主峰,再下到七卡山庄,大约要步行十二公里,约莫要走十二个小时以上。


雪山周围都是岩石崩壁

夜晚的天空,星光灿烂

所幸第二天天气转晴。夜晚的天空星光灿烂,只可惜绝大部分的人都不太认识星座。他队一位对天文极有研究的队友,拿了一枝雷射笔往天空一指,就能说起一连串星座的故事,颇富趣味。

山上的天气常常早上晴朗,下午转阴雨或起雾。云层吸足水汽,转为雨滴,再回馈到大地来。而高山上的植物相、动物、云雾、景观也跟山下有着天壤之别。


即便是小草,也能独领风骚。

在圈谷附近邻近的两棵玉山圆柏(台湾最高的树种),竟然因着强劲的风势,或水或土壤的不同,而长成完全不同的树型。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实在应该多多走出户外,乐山乐水,以大自然为师,不然就太可惜了。

第三天的行程最赶,清晨我们在满天星星中摸黑出门,回山庄时,萤火虫提灯相伴,一路指引我们回家。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现今,有着这样的境遇,一辈子能有几回?我何其有幸!

第四天的行程最悠闲了。昨晚夜宿七卡山庄,临出发前,大家围个圆圈,述说这几天的心情故事。有人说:“山上很漂亮、很美,但我更想念山下的家和床铺。”Hans老师则说:“如果行程不那么紧凑,能有足够的时间在定点观察万物,将会更好。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我们的group,只因笑声不断。”


爬高山,女生也行


全数登上台湾第二高峰,每个人脸上挂满了笑

因为有外国朋友,群组常常是中、英文混用,随时有人当翻译,否则冷落了这些远方的朋友,那可就太失礼了。

感谢、崇敬,与大自然融合

这样的group、这样的行程,让我们每天在出发前及全数登上雪山山顶时,带着朝圣的心,用简单的方式,去感谢上天,感恩一切。其中有原住民式的,更有西方式的(Eurythmy,优律诗美)。唯有带着感谢、崇敬,方能融合于大自然。


同样是玉山圆柏,左边是匍伏型,右边却是直立型,型态上迥然不同

而在每个夜晚临睡前,大伙儿总会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心情及想法,去回顾今天的种种,就如同录音机倒带一样,让自己得以沉淀,也好让明天更好!

感谢这几天伙伴们的陪伴,也巧遇许多的人、事、物,真是太棒了!大家也预约了雪山续集,在将来不远的日子里。◇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雪霸公园雪见游憩区开放 圣棱雪景感动人心
清八通关古道 发现二千年台湾杉
奇特的旅游新趋势:搭机时什么事都不做
专家推荐搭机前吃这种水果 让飞行更舒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