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蔬果殘留農藥 台消基會籲政府重視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7日訊】 (大紀元記者吳政倫台灣台北報導)近來台灣民眾的飲食習慣有了重大變化,不少民眾為了健康,力行「每日五蔬果」的飲食守則,但蔬果中的農藥殘留,卻是健康的一大隱憂。

消基會6日指出,制定農藥使用標準的是行政院環保署,但是檢查農藥是否符合標準的單位卻是由行政院衛生署,兩個機關各行其事,容易產生法規和責任不易釐清的模糊地帶,呼籲政府能正視此問題的嚴重性。

事實上,衛生署已根據農藥殘留容許量訂定了「安全採收期」,農藥噴灑經過一段時間後,大部份為自然消退,這端段期間稱為安全採收期。如果每位農民都遵守安全採收期所規定的時間,沒有因為避免天然災害、為了搶鮮上市而提早採收;或是使用未登記、違規的農藥,基本上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市面上的蔬果。

然而,農會對農民的教育和推廣成就有限,加上第一代農藥生產成本較改良式農藥低,因此仍有農民會使用傳統農藥。而政府的抽檢只是代表性的,並不是全面性的檢查,因此抓到違規農民的機會不大。

過去曾有外包裝上印有「安全蔬菜吉園圃」的認證標章、甚至經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認證的產品,仍有檢驗出不合格的情形,可見既使有認証標章,還是難令消費吃得安心。

正確清洗蔬果 吃得安心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根據農藥殘留的方式,可將農藥分為「接觸性」和「系統性」兩類。一般消費者在家清洗蔬果時可洗除的農藥,是屬於接觸性的,系統性地則已經進入植物內層,無法洗淨。

因此,必須正確清洗蔬果,才能吃的安心,作法為去除根莖部位、沖洗根部以去除泥沙、以自來水浸泡、料理前以飲用水清洗。若作了以上清潔,還是不放心,消基會表示,可使用「酸鹼試紙」或「次氯酸鈉」檢測。

消基會提醒民眾,以延長浸泡及烹煮時間的方式,來減少殘留的農藥並不適當,因為如此一來維他命便會遭到迫壞;也不建議以合成的清潔劑來洗淨殘留農藥,因為更會造成二度殘留,而市面上合成的清潔劑,有70%不合格。

另外,也有人清洗蔬果時會以鹽水浸泡,消基會也不贊同,因為自來水中的氯原本可以去除部分的農藥殘留,若是在水中加進鹽,水便會與鹽作用,反而導致洗淨力下降。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