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低調因應胡六點 台灣堅持先經濟後政治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1日電)兩岸關係去年520大幅開展,但對具高度政治性的「胡六點」,政府迄今未有完整性的回應,除了相關單位持續研析、解讀之外,也凸顯兩岸交流「先經濟、後政治」的基調不變。

胡錦濤去年12月31日發表被稱為「胡六點」的「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談話,整體來講,不論是國民黨認為的「具有新意、與時俱進」,或是總統馬英九所說的「雙方都有意願改善關係」,馬政府基本上延續兩岸在新政府上任之後的和解氣氛,對「胡六點」持肯定態度。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1995年1月30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發表「江八點」,台灣方面經過2個多月,前總統李登輝4月8日才以「李六條」回應。這次在「胡六點」發表隔天,也就是今年元旦,總統府隨即由發言人回應,頗為特殊,也凸顯兩岸關係今昔的不同。

「胡六點」中有許多政治性的宣示,內容更數度觸及「一個中國」,總統府則在聲明中強調中華民國主權,重申「不統、不獨、不武」、「九二共識,互不否認」等等,還指出台灣人民對台灣未來前途有不同的看法,對於不同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言論,政府都必須尊重。

總統府在回應「胡六點」的聲明刻意強調主權的用意不言可喻,相關人士之後也不諱言坦承,總統府當天重申「九二共識、互不否認」,就是向對岸「做一個提醒」。

事實上,對於「胡六點」內容,除「綜合經濟合作協定」(CECA)外,政府相關單位迄今並未有太多回應,更遑論完整性的宣示,馬總統日前談到胡六點時說,「我們還在進一步瞭解他這篇談話內容在政策上所代表的涵意」,相當程度隱含「聽其言、觀其行」的涵意。

曾任職國家安全會議專案秘書、熟悉兩岸事務的現任立委張顯耀表示,「胡六點」是中共對兩岸關係所訂定的長期框架,更是對台工作的全面性規範,這份綱領文件相當重要,政府必須正確解讀其涵意,不必急於在短期內做完整性的回應。

張顯耀說,兩岸進展到這個階段,台灣在正確解讀「胡六點」後,必須再依據戰略目標和規劃,提出兩岸都可接受的新論述,以因應新的局勢。

張顯耀的講法,反映了政府目前的作為,儘管兩岸經貿順利開展,但「先經濟,後政治」的政策基調短期之內不會有任何改變。對胡錦濤定下包括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目標,由於這觸動到馬政府「先經濟、後政治」的兩岸政策基調,不願具名的核心人士直言,「我們有我們的想法。」

儘管馬政府上任後兩岸營造出前所未有的和解氣氛,但敏感的政治、主權等議題,仍然相當棘手,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今年5月台灣能否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張顯耀等人,都樂觀認為應該有機會,日前馬總統也透露兩岸正在談此議題。

不論如何,台灣參與世衛的希望能否實現,不僅是測試中國大陸對台灣採行「外交休兵」的回應,也是台灣方面觀察「胡六點」真正的政策意涵,做為下階段雙方關係進展,也就是馬總統所說的,「更進一步發展其他的關係,例如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的試溫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