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昭(16)

黄河清

人气 25
标签:

第九回(下)
饿殍遍野,三十斤粮票续命
羸身悯人,五六个男女拯民

林昭是有心人,她并非真的女堂吉诃德。遍野饿殍,她无能为起死回生;难友沉溺,她尽力施以援手。我们还记得第七回所叙一九五八年林昭在北京特意请右派同学刘发清吃饭与之交谈的往事吧。这位刘发清,在一九六零年饥馑的岁月里,蒙林昭救助,得以存活至今。宏观韬略之余,林昭悲天悯人的胸怀中也有微观的细致。对林昭念着救命之恩的刘发清发表于一九八八年的文字几乎是最早详细地回忆记录纪念林昭的。

一九六零年春天,刘发清在黄土高原一个小县一所中学农场劳动改造。学校派了一个学生来给刘发清“作伴”。这个所谓“农场”十分简陋,是全校师生用镢头、铁铣在贫瘠荒原上开出的几亩荒地,路边盖了一间不到三平方米的低矮小土屋,就算是师生们“学农”的场所了。这是响应党的号召的劳动结晶。农场里,除了刘发清和名为“作伴”实为监视的学生外,一无所有。

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春天。河边草丛刚刚露出淡淡的绿色,天空常常弥漫着灰黯的云雾,寒风袭人,冷侵骨髓。田野上所有能吃的植物全被人挖光了。四周乡村饿死人的消息不断传来,开始是零星的、个别的,遮遮掩掩的,不让传播的,后来则是成批的、成村的饿死人,再也遮掩不住了。刘发清还是名义上的国家干部编制,每月有规定的口粮。口粮从每月二十七斤逐渐“节约”到二十斤,每人每天平均食粮六点六六六……两玉米面。除盐巴外,没有菜,没有油,没有任何肉、副食品。学校老师和学生患肝炎、水肿病的越来越多。刘发清也病了,一天,他突然觉得两条腿沉重得灌了铅似的,脚和小腿肿起来。

他一步一步慢慢地挨到校医室,刚从卫校毕业的年轻校医,把他从头到脚扫了一眼,什么话也没有问,就在药柜里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一盒中成药——“银翘九”,塞到刘发清手里。“这是治感冒的呀? ”校医摇摇头,说:“‘瓜菜代’嘛!但不许多吃,一天只准吃两颗……”。银翘解毒丸怎么能治得好刘发清的水肿病。刘发清整日昏昏沉沉,屡屡到校医室求助无果。刘发清知道自己病情严重,但不能偷,不能抢,也不能回家、逃跑,因为是右派。饿死人的讯息越来越多,刘发清也做好了饿死病死的思想准备,只是可怜自己才二十七岁,思念千里之外的老母。正当刘发清陷于绝望之时,突然接到一封信,一看那柔中带刚的娟秀字体,便知是林昭的手迹。

刘发清被发配到大西北后一直和林昭保持着通信。刘发清如是叙述他拆信阅信的过程和这封林昭来信带给他的生命希望、精神力量:“我撕开信函,掏出、摊开信笺准备读下去时,忽然一个小纸包跌落地上。我俯身拾起,打开一看:—— 啊,全国通用粮票: 五斤、十斤、十五斤……一共三十多斤!我急着看信,信中说:知我处境十分困难,她的日子虽然也不好过,可是她饭量不大,吃得少,因而有点节余,凑了这么一些,略表寸心,幸勿见外……我把信反复读了三四遍,用手帕擦了几回湿润的眼眶,心潮起伏久久难平:世界上最崇高的美德,莫过于‘舍己为人’;世界上最完美的情操,莫过于‘雪中送炭’。

在这困难时刻,有的亲人为争夺一点食物而反目为仇,有的夫妻为几斤粮食而分手离异。而我和她只是一般同学而已,她送我的岂止是几十斤粮票,而是世间爱人与人爱的无私的情操和伟大的美德。她不仅向我伸出救命之手,而且展示了她那水晶般透明高洁的灵魂。这区区三十余斤粮票,在当时仿佛胜过八百斤、三千斤……难于计量的友情,使我感到渺小的身躯难以承受它的重量。我赶快回信,表示万分感激,信中还真诚敦促她‘认真改造’,祝愿她‘早日回到人民怀抱……’。不久,我接到她信,大意说此乃小事一桩,不足挂齿,至于足下所说‘认真改造’云云,则‘你我都是共坐在一条船上的“旅人”,船若靠岸,我亦可登……’。

我对这三十余斤粮票,倍加珍惜,每天限定加买半斤粮票的‘花糕’或 ‘黄团长’(黄玉米面馍馍),决不多加一两。直到这年夏收以后,我的每月口粮供应恢复到二十七斤,还有了一点萝卜之类的蔬菜。奇怪,我没有吃药,水肿病却不知不觉痊愈了。”

当时中华大地,已出现“人相食”、“易子而食”的惨像。刘少奇为毛泽东忌恨之始者,就是对毛泽东说:“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林昭寄给刘发清三十斤粮票所蕴含的份量、情意岂是能计算得了的。

正是:饿殍遍野,三十斤粮票续命;羸身悯人,五六个男女拯民。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注:
本回参考文章:倪竞雄“沙雕美食,遥祭英灵”,彭令范“姐姐,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刘发清“一个不屈的英魂——忆林昭”。丁抒“林昭与同案犯张春元、杜映华之死”,转自“林昭,你在哪里?”网站http://linzhao.netor.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话说林昭(6)
话说林昭(6) 人气 20
话说林昭(7)
话说林昭(7) 人气 10
话说林昭(8)
话说林昭(8) 人气 23
话说林昭(9)
话说林昭(9) 人气 19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