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俗由來 宜蘭傳藝解說員亮哥逗趣說給您聽

人氣: 13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1日電)妯娌為何稱為「東西仔」?請客為什麼叫作東?有亮哥之稱的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解說員游燦亮,經常在園區以逗趣的方式解答,讓遊客輕鬆了解民俗由來與傳統藝術之美。

擁有豐富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傳藝中心早已是宜蘭縣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吸引眾多國內外的觀光客參訪。

為讓民眾深入了解園區與傳統藝術的多樣面貌,傳藝中心安排14位專職解說員及多位志工,平時為遊客進行導覽解說與資訊服務。

擁有觀光局核發華語導遊執業證照的游燦亮,今年62 歲,在傳藝中心擔任解說員已有4年多的時間,人稱「亮哥」。他擅長引經據典及利用古諺解說,並參酌詼諧逗趣的閩南語俚語,逗得遊客哈哈大笑。

游燦亮表示,倘若遊客要進入園區的文昌祠或民間一般廟宇,該從哪邊的門進入?為了對神明的尊敬,都以神明坐的方位來訂定「左青龍、右白虎」,因此,進廟從龍、出廟從虎,才不會「羊入虎口」,「單行道」的方式,人再多也不會相撞,這是祖先的智慧。廟宇的正中大門一般是給神明或高官進出,以表尊敬。

傳藝中心的黃舉人宅,是縣內格局完整且最具規模的閩南三合院。在這種建築物中,大哥住東邊,老二住西邊,因此,妯娌之間閩南語稱「東西仔」;廚房因為是長媳在管,因此吃飯請客稱「作東」。

為讓黃舉人宅過去飼養的小狗能自由進出大小便,宅前還有一處狗洞,不過小遊客不注意,常聽成果凍,向亮哥探詢有賣什麼口味,亮哥總逗趣反應說,「我這還有蒟蒻的」。

園區由民俗畫家潘岳雄所繪的「四顧眼」作品,不管人走到哪裡,門神的眼睛都會看著你、庇佑你,常讓民眾嘖嘖稱奇。亮哥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也有四顧眼,你猜是誰?」小朋友在百思不得其解時,亮哥解答:「就是你的媽媽啊!」,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聽聞都哈哈大笑。

傳藝中心內的鄭姓家廟,從宜蘭市遷到園區整建後,共約有80年歷史。屋內的木柱是正方形,希望子孫為人要正正當當;屋外的樑柱是圓形,告訴子孫出外做人要圓融。屋內大廳地上的「人字磚」象徵人丁興旺、兩側「田字磚」代表有田產、大門前的「龜形磚」意味長壽。

過去民宅木製大門為何在開啟時,總是會發出聲音,不是因為木工手藝不好,是因為過去在沒有電鈴時代,主人可以透過聲音,知道有客人來訪或小偷侵入。經過亮哥解說後,遊客就能從建築中理解先人的智慧、禮教和文化。

在園區民藝街坊聽亮哥以台語解說各商店特色時,話要聽到最後,一公斤茶葉為何竟然要價新台幣3萬元,因為「煮水慢、泡茶慢、奉茶慢」。為了拼經濟,亮哥也總以「錢若是開空,人就會輕鬆;錢若是開不完,心頭會結歸丸」,鼓勵遊客配合政府刺激消費。

在解說過程中,亮哥總是吸引民眾的互動,有一次他在解說歌仔戲來由,即興唱起「我身騎白馬……」時,會場出現一位小朋友立即接上一句「無細膩落在水溝底」,讓在場遊客捧腹大笑,後來亮哥總以這段趣事,說給後來遊客聽。

在傳藝園區內負責導覽解說的人員,是引領民眾進入傳統藝術領域的最佳行銷員,亮哥透過逗趣詼諧的介紹,讓遊客輕鬆接觸傳藝之美,如有機會到園區聽他解說時,除了開懷大笑之外,也不要吝嗇給予掌聲與鼓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