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拚開放結苦果 中國晶圓 低價傾銷台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洪友芳/專題報導

2006年底,扁政府宣布開放八吋晶圓廠赴中國投資;去年台灣自中國進口矽晶圓等產品暴增三三一.八%,光晶圓就大增二七九%。工業總會今年公布的「進口低價貨品威脅狀況調查」,來自中國的低價威脅貨品中更首度出現「晶圓」等科技產品。

未蒙其利 反先受傾銷之害

換句話說,開放晶圓廠赴中投資,台灣非但未蒙其利,反倒先受低價傾銷之害;更慘的是,在獲利不如預期、取消優渥條件等情況下,台灣半導體業已不再對前進中國抱有美夢,寧願回到台灣工作,但台灣業者在中國的廠仍需要大量員工,一來一去之間,台灣半導體業者反倒替中國製造了大量工作機會,台灣自己的失業問題卻愈來愈嚴重。

根據工總針對所屬會員所做的調查,有六十三.五%的受訪者表示受到進口貨物低價衝擊。在受進口威脅來源國家別中,中國位居榜首,高居六十二.五%,其次為越南的十七.五%、馬來西亞的七.五%、印尼的五%,印度、日本與韓國各佔二.五%的威脅比率。

剔除重複的貨品項目後,共有五十五項產品受到進口低價貨品威脅,其中有高達四十六項來自中國;而這些貨品造成國內同類貨品市價、產銷、獲利下降達兩成以上者,共四十四項,其中來自中國的達二十二項。

就業機會 流向中國台灣慘

這些低價貨品威脅名單中,大多是「熟面孔」,「新面孔」則有晶圓、鋁箔、煙火製品及袋包箱,晶圓更是首次出現,讓主持這項調查計畫的工總貿委會執行秘書邱碧英都大感驚訝。

邱碧英說,「在一般印象中,中國進口品多屬低階產品,半導體積體電路製作所用的高科技材料─晶圓,竟也躲不了中國貨品的競爭」。

中國的價格戰「殺很大」,八年前,中芯國際成立,其後,同樣具備台灣晶圓廠淵源的宏力、和艦相繼在中國投資設廠,就不斷向台灣IC設計公司招手,開出的下單生產價格比台積電、聯電便宜,配套條件也較有利。

以○.一八微米製程的晶圓代工價,中芯一出手就殺到一千兩百美元有找,較聯電、台積電低二到三成,○.三五微米製程的SDRAM產品,單價更拉低到五百美元;殺價情況到現在還在持續,中芯最近○.一三微米的八吋晶圓代工價砍到兩千美元,遠比台積電低二十%,也比聯電或特許同製程代工價低約十五%到十七%。

低價干擾 國內業者受威脅

雖然中芯等中國晶圓代工業者技術尚不如台灣,但中國市場大、投資建廠與人力成本較低,中國晶圓廠對台灣業者一直造成競爭威脅。至今,台積電、聯電的業務與客戶接洽,客戶不時傳達彼岸價格較低的訊息,企圖殺價,達到干擾市場作用,都令國內業者備感威脅。

價格上討不到便宜,影響獲利,但已經投下巨資開設的廠仍得運作,問題是半導體業的中國熱已退燒,2000年初中芯國際、宏力半導體在彼岸大張旗鼓,挾著配發大把技術股股票、薪水比台灣高、提供住宿、兩個月回台灣探親一次等優渥條件,向台灣招兵買馬已不復見;目前半導體業從設備、材料、IC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等,在中國設服務據點或子公司,多數派自願前往的幹部駐紮管理,再從當地找員工。

例如台積電目前員工數逾二萬三千人,其中台灣大本營佔二萬一千人,有一座八吋廠的上海松江廠,員工數約一千四百人,當中僅一百人從台灣派過去,其餘皆聘僱當地的員工;茂德重慶八吋廠現員工數約五百多人,台灣派駐員工數約僅五十人。

八吋晶圓廠開放殷鑑不遠,台灣的資金、技術西進了,卻留下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還要再開放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