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陸資來台 台灣學者:政治目的是隱憂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北報導)台灣經濟部6月30日開放大陸資金來台投資192個項目,台灣媒體界資深人士及經濟學家認為,開放項目對陸資不具吸引力,但是股市及房地產,極有可能因為陸資來台炒作而飆升,將不利民生及經濟發展。同時,陸資背後的政治目的,將是最大的隱憂。

經濟部6月30日公布陸資來台投資辦法及項目,其中包含製造業64項、服務業117項、以及公共建設11項等,共192項投資項目。昨天起開始受理申請。辦法規定可申請在台設立分公司、辦事處,可因需要購置房產,但尚不允許陸資開發不動產。

炒股炒樓不利民生

財經界資深記者觀察,以行政院開放投資的傳統製造業,多數廠商已撤離到大陸,少數在台灣的製造業,並不具有吸引力。以陸資在全球投資的項目來看,最感興趣的是戰略性的物資,例如石油、鐵、礦砂等礦業及稀有資源的開發。但台灣缺少礦產等天然資源。

以製造業技術面來看,中共需要的面板技術,台灣製造技術主要來自日韓,半導體技術主要來自美國,所以,從產業和技術而言,陸資投資意願不高。

財經界資深記者評估,陸資來台最有可能炒股票,和炒房地產。值得關注的是,炒股和炒樓對台灣而言都不是好事。房地產炒高,民眾購屋痛苦指數升高,生活壓力更大。股市狂飆,實體經濟面沒有改善,將造成貧富不均。

他認為,開放陸資來台炒股、炒樓,可能有短期的嗎啡效果,但是長期而言不利於台灣經濟的發展。

陸資政治目的不容忽視

受到行政院公布陸資來台項目及立法院MOU訪陸團即將登陸消息影響,台股昨天上漲逾百點,金融各類股指數站上800點。即使股市因政策開放上演慶祝行情,但是經濟學家還是憂心開放陸資長遠對台灣經濟的傷害。

台灣某位經濟學家指出,一般外資引進,可能考慮的面向包含資金、人才、市場、技術、管理。若分別從這些層面來評估,台灣並不缺資金,為何需要特別引進陸資?即使引進對岸人才,這些人才是否會為台灣貢獻?而市場、技術、管理三方面是大陸本身最缺乏的,尚需要自國外引進。

同時中國商人以不講誠信聞名,「非中國製造」已經成了一個宣傳的商標,代表技術及管理各方面都有問題。

特別中共對台灣一直存有敵意,而且有幾千顆飛彈對準台灣,他可以不管市場的規則,也不以賺錢為目的,更不會考慮台灣的利益,而基於敵對的理由,夾帶著特殊政治目的,透過資金抽控,而影響台灣局勢。

他認為,台商投資中國受害已深,隨著陸資逐步開放來台,台灣本身經濟面將會受到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