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雲
安全消息人士說,在與「伊斯蘭國」(IS)經過數星期的交戰後,伊拉克軍隊星期二(2月9日)在拉馬迪東郊胡塞巴村莊(Hussaibah)的中心升起國旗。
數千名庫爾德武裝戰士週四(12日)在美國及聯軍空襲的協助下,攻擊伊斯蘭國(ISIS)占領的辛賈爾(Sinjar),想要奪回辛賈爾的控制權,並切斷ISIS東西部的主要補給路線。
聯合國今天說,伊拉克1月至少有1375人因戰爭和其他暴力衝突喪生,其中790人是平民,另有585名伊拉克軍人。
為了打擊IS伊斯蘭國,伊拉克議會通過了新一屆政府內閣,其中分別包括遜尼派和庫爾德族的副總理穆特拉克和澤巴里。
美國國務卿凱瑞今天表示,正努力籌組全球聯盟,對抗「伊斯蘭國」(IS)的「中世紀野蠻行為」。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攻城掠地,還斬首兩名美國記者。
繼英國和法國之後,意大利和德國今天也表示將軍援伊拉克庫德族安全部隊,協同巴格達中央政府,對抗伊拉克北部的「伊斯蘭國」(IS)好戰分子。
截止週二(7月8日)國際布倫特原油價格連續7個交易日下跌,目前已經回落至4週前伊拉克危機發生前的水平。伊拉克遜尼派叛軍活動目前停滯,短期內油價上漲的擔憂已經消退,但暴力及宗派衝突對伊拉克石油工業的長期影響,正逐漸成為市場擔憂的重點。
伊拉克政府軍向提克里特發起的反攻進入第二天。政府軍派遣坦克、裝甲車、直升機,打擊佔領提克里特的遜尼派武裝分子。
由於伊拉克局勢繼續惡化,導致通常夏季下降的美國汽油價格不斷上漲。目前全美汽油價格平均上漲至每加侖3.68美元,距離2014年的峰值3.70美元僅差2美分。
好戰分子今天攻擊伊拉克最大空軍基地之一,並奪取數座小型油田,而美國特種部隊和情報分析專家已抵達伊拉克,幫助伊拉克安全部隊反擊愈演愈烈的遜尼派叛亂情勢。
美國國務院和政府官員表示,伊拉克遜尼派極端人員已經佔領了薩達姆時代的一著名的、生產化學武器的化工廠,那裏還囤聚有大量的舊武器。
在華盛頓和阿拉伯世界都開始傳出「只有伊拉克總理馬里奇(Nuri al-Maliki)下台,才可以團結伊拉克抵制南行的遜尼民兵」的說法,不但美國議員大聲宣稱這種看法,白宮也開始默許這種看法。
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天面對國會議員呼聲,要求說服面臨叛軍威脅的伊拉克總理馬里奇(Nuri al-Maliki)為領導不力下台負責。
位於美國的監視團體今天表示,奪取伊拉克北部和中北部大片領土的好戰分子,接下來計劃進攻首都巴格達。
伊拉克北部今天發生自殺炸彈爆炸及安全部隊和武裝分子相互攻擊事件,造成36人死亡。伊拉克總理表示,武裝分子目標為什葉派聖地。
伊拉克今天暴力攻擊連連,包括多起汽車炸彈爆炸案,安全機構和醫院人員表示,至少有75人喪生和128人受傷。同時激進分子在安巴省(Anbar)也由安全部隊手中奪走更多地盤。
(大紀元記者李明希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uri Kamal al-Maliki )昨(12月12日)在白宮會面,展開本周伊拉克軍事行動落幕儀式活動。奧巴馬宣佈美國伊拉克戰事結束﹐然而在馬利基還與奧巴馬總統討論伊拉克的未來規劃之際,伊拉克的國內政策與舉措令西方社會對一個新政府的獨裁傾向產生憂慮。
美國總統歐巴馬(奧巴馬)今天表示,儘管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恢復直接對談,中東地區的和平進程仍有「極大阻礙」。
據伊拉克國家電視台26日報導,伊拉克高等刑事法庭當天以「迫害什葉派政黨」罪判處伊前副總理塔里克.阿齊茲絞刑。
維基解密(Wikileaks)今天表示,已公布的近40萬筆有關伊拉克戰爭的美國機密文件顯示,伊戰中實際喪生的伊拉克平民人數,較先前統計多出1萬5000人。
1日晚上,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河東村大石房村民小組發生山體滑坡災害,目前已獲救11人,3人死亡,失蹤57人。
駐紮在伊拉克的美國軍隊星期三舉行了一個稱為迎接「新黎明」的新過渡行動的儀式,以此標誌美軍在伊拉克戰鬥行動的結束。幾十名軍官、政要和伊拉克領導人出席了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防部長蓋茨在巴格達主持和見證軍隊指揮官的更迭。在當年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佔據的總統府,美國在伊拉克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奧迪爾諾上將將被奧斯汀中將所取代。
據六月份《一般精神病學彙刊》(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的研究指出,由於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憂鬱症,8.5%-14%從伊拉克回來的軍人都患有嚴重的功能性障礙。
美國駐伊拉克部隊司令官奧德耶諾表示,美國部隊正按預定計劃撤離,此外他堅信,只要再給伊拉克人一些幫助,他們就能獨立掌控安全工作。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4日上午接連發生三起劇烈爆炸和多次迫擊炮彈襲擊,據最新消息,爆炸針對外交機構,目前已導致至少50人死亡、200人受傷。中國駐伊拉克使館和新華社巴格達分社辦公室遭到波及,建築物受損,目前沒有中方人員傷亡的消息。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辦公室主任喬納森‧鮑威爾說,在支持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問題上英美兩國並沒有簽下「生死契約」。
當地25日週日,在巴格達連續發生遭到兩起重大傷亡的汽車炸彈攻擊。伊拉克警方說,事件導致至少65人死亡,180人受傷。
(BBC記者報道)六年前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時候,批評人士說,美國打這場戰爭的最終目的是控制伊拉克儲量豐富的油田。沒想到,這六年前以來在伊拉克開採第一桶油的卻是美國的對手----中國。
(BBC報導)巴基斯坦政府軍在位於該國西北部的斯瓦特山谷地區分三路向塔利班武裝分子發動進攻,造成150萬人逃離家園。
一名駐伊拉克美軍士兵週一(5/11)在巴格達美軍基地內開槍射殺同袍,造成五人死亡。真相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未來的幾天、幾週,隨著調查的推展,想必各種耳語將從五角大樓和自由營區內不脛而走,到時拼湊出的也許是個駭人的內幕。
共有約 439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