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兆赞:美新政府不向北京示弱

梅兆赞 ( Jonathan Mirsky )

人气 1
标签:

新任美国总统大概会有新的对华政策,北京现正严阵以待。政策的要点已显而易见,但北京最少在表面上,仍假装一切依旧。

上周,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向新任国务卿鲍维尔辞行,新华社这样报道:“鲍维尔与行将卸任的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会面时说,美国新政府十分重视对华关系,并愿意加强美中两国的合作与友谊。”新华社该篇报道又提及其他问题,包括法轮功、飞弹防 系统,双方亦就台湾问题“交换意见”。如果新华社的国内读者想知道美国到底有甚么意见,这篇新闻稿对他们并无用处。

新华社报道有片面

九七政权易手前,包润石是美国驻港总领事,现时担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他说:“国务卿亦明确表示我们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联合公报、及履行对海峡两岸的责任,包括满足台湾的防 需求。”
我希望北京听得懂最后那句话。正如大多数将领,鲍维尔是个谨慎的人。他极力主张美国应深思熟虑,甚或至于不得已,才挥军海外;一旦出兵,就当用上“压倒性的武力”务求必胜。

这项主张是说,若北京再次像九五年及九六年台湾举行总统选举时,把导弹射进海峡以作威胁,美国最少亦会一样相应地调动战舰。当然,美国从未具体说明她会怎样保卫台湾。问题是,假使大陆严密封锁台湾,华府会认为威胁到美国利益而试图突破封锁吗?美国人又是否愿意让他们在军中的子女为台湾牺牲性命?科索沃一役已证明他们并不愿意。

北京称为内政的其他事务,鲍维尔亦就此向李大使训话,新华社却没有提及。包润石说:“一如国务卿在参议院所述,他曾清楚地说,我们相信中国需要奉行法治,及接触自由贸易与民主制度。他明确表示,我们会直率地向中国提及人权问题。”中国把法轮功学员视作罪犯处理,鲍维尔向对方讲及此事时尤为直接。

虽然鲍维尔和李大使没有谈到西藏,前者亦在参议院说及这项最为敏感的问题:“中国把愈来愈多汉人移居西藏,看来这政策足以摧毁当地社会。我认为,我们需要与中国再认真讨论,告诉他们这种行为会影响双方整体关系;亦需表明我们有意与达赖喇嘛及西藏民众站于同一阵线。”措辞十分强硬。

战略伙伴不会再提

有些人会以为,鲍维尔那番话是冲口而出。然而他是退役将军,曾任职白宫,又长期面对公众,资历极为深厚。他那类人考虑缜密,计划周详。你可以肯定,鲍维尔与他的国务院幕僚,事先已把观点及措辞组织妥当,布殊总统更不在话下。

我们会否同意这些高调的政策声明是另一回事。有些人会说,对于台湾、法轮功、西藏及中国的司法状况,美国应保持缄默。可是,在这些问题上,新政府确有它的立场,立场亦是政策,而政策往往会带来相应措施。

中国在克林顿口中是“战略伙伴”。鲍维尔断然地说,白宫不会再用该字眼。他这句话,就是政策的最底线。

原载《苹果日报》


    相关文章
    

  • 华盛顿邮报:呼吁布什对中国勿以贸易换人权 (2/2/2001)    
  • 美国之音:莱斯表示:重视美中关系也重视人权法治 (1/28/2001)    
  • 鲍尔:谴责中国人权案是新政府第一件事 (1/18/2001)    
  • 布什美中政策面临考验: 人权及军售台湾 (1/6/2001)    
  • 分析:小布什政府将如何迈步 2001年中美关系将有何进展 (12/29/2000)    
  • 中美关系应该登高望远 (12/25/2000)    
  • 克林顿与中国 风雨8年留与他人评说 (12/22/2000)    
  • 中国希望布什对华政策不变 (12/16/2000)    
  • 美参谋总长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冲击美国霸业 (12/15/2000)    
  • 【书摘】中国的威胁 (The China Threat) (11/7/2000)    
  • 总统候选人谈美中关系 (11/7/2000)    
  • 布什戈尔谈美中关系 (11/6/2000)    
  • 美国前国防部长:台湾问题将是中美冲突的火种 (10/25/2000)    
  • 批评委员会不促进人权民主 赫尔姆斯阻挠美中民间交流计划 (10/24/2000)    
  • 克林顿签署PNTR 美中关系翻开新的一页 美国希望进入中国电讯市场 (10/11/2000)    
  • 华人社区认为通过予华PNTR将对美中关系发生重大影响 (9/20/2000)
  • 相关新闻
    布什美中政策面临考验: 人权及军售台湾
    美国之音:莱斯表示:重视美中关系也重视人权法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