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交乏术导致美国强硬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29日讯】围绕美中撞机事件和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布什政府最近跟北京当局展开了一系列外交较量。有的分析人士说,布什政府对中国频频采取强硬举动,使中国陷于被动,这与中国外交手法的不够高明多少也有些关系。分析人士还指出,中国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没有多少牌可以打,不过保持克制是正确的。

*中国急于摸底反而引火上身

美国之音报道,布什在竞选期间就把中国的定位从克林顿政府的“战略合作伙伴”改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这个基础上把对中国的政策进行调整也是必然的。但是,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布什政府上任以来对中国采取一系列咄咄逼人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自己造成的。美国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陈有为说,布什政府上任以后,中国急于摸清新政府对中国的态度,结果引出一系列麻烦。

陈有为:“本来你可以观望嘛,不必这么急,因为新的政府上台以后至少有半年到一年进行政策的审议和形势的评估。在政策还没有形成以前,谁说了一句话,你就认为是既定方针,这是不对的,用不着这么急。”

陈有为说,急于摸底的结果是,让美国觉得中国有求于它,让美国看出中国虚弱的一面。

*布什处理方式与上届政府大不一样

布什政府上任不久,中国就派李道豫等三位前驻美大使访问美国,拜访现任总统的父亲、前总统乔治.布什等要人,试图利用这种迂回战术来影响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紧接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也访问美国,试图了解布什政府对中国的态度。

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就在钱其琛访美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在4月24日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4月25日宣布在台湾遭到中国进攻的情况下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保卫台湾,在5月1日宣布建立中国强烈反对的导弹防御系统。

此外,美国还给台湾总统陈水扁和前总统李登辉发放入境签证。陈水扁这次在美国停留和去年大不一样。去年克林顿政府竭力劝阻美国国会议员会见陈水扁,陈水扁的停留完全保持低调。而陈水扁在这次入境停留期间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包括会见大约20名国会议员。

布什上星期会见达赖喇嘛的方式也和克林顿大不相同。克林顿是在副总统戈尔在白宫会见达赖的时候进去寒暄几句,而布什是专门会见达赖。所有这些举动都显示出,布什政府公开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不怕北京抗议。

*台湾的作法就非常巧妙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章家琳认为,中国最近急于摸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国对中国采取这些强硬姿态。他说,做工作是应该,但是要巧妙。台湾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章家琳:“我觉得是的。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底牌亮了出来,你自己怕什么呢?要阐明自己的立场,要做工作,但是方式方法要巧妙一点。台湾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章家琳说,台湾在对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游说活动非常巧妙,而且,光说还不行,还要给许多实惠,所以美国才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台湾。相比之下,中国的手法和方式都很不高明。

*害怕太多结果受制于人

章家琳还说,中国由于在很多事情上害怕和手法不高明而陷入被动,把许多筹码交给了美国。

章家琳:“中国最近外交方面表现比较被动,外交策略上处理得不好,把很多主动权交给了美国。”章家琳说,中国表现出的架式好象很多地方都有求于美国,使美国看出来中国害怕。他说,中国怕的事情太多了,结果是受制于人。

*中国可打的牌只有一张

住在美国的政治和外交观察人士赵景伦认为,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中国可以打的牌却不多。他说,中国可以打的一张牌就是武器扩散,比如向伊朗卖导弹,对以色列造成威胁,这张牌打出去美国很麻烦,但是不能轻易打。

赵景伦:“在这样的问题上中国还不是没牌打,当然打出这张牌来也有许多不利的地方,会使地区紧张关系加剧。当然也要费斟酌,走一步棋要看它的全面后果,短期的和长期的后果。”

*跟美国打交道中国不得不克制

曾经担任中国高级外交官的陈有为说,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中国非常克制,反应非常低调,看来中国意识到同美国对抗没有好处。

陈有为:“中国意识到,跟美国对抗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是不是已经强大到足以跟美国对抗的地步了。中国连这一点还不明白,就太差劲了。”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前助理国务卿帮办苏姗.舍克也认为中国比较克制,她希望中国继续保持克制。(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美中东特使谴责巴人汽车炸弹袭击 (5/27/2001)    
  • 美机是拆还是飞 美中还在争论 (5/25/2001)    
  • 【纪元专栏】金尧如: 中共内斗激烈 对美色厉内荏 (5/25/2001)    
  • 【纪元专栏】 阿梅:神圣化又怎样﹖ (5/22/2001)    
  • 周八骏:美中关系不会决裂 (5/22/2001)    
  • 包润石﹕陈水扁过境不致影响美中关系 (5/21/2001)    
  • 丁学良:拖垮苏联的套索正抛向北京 (5/20/2001)    
  • 朝日新闻民调:多数美国人有感中共威胁 (5/18/2001)    
  • 撞机后美中军机开始了较默契的“空中游戏” (5/18/2001)    
  • 杨力宇:软硬兼施的两面手法——军机擦撞事件中的北京谈判策略 (5/18/2001)    
  • 陈水扁会见美智库外交协会 (5/17/2001)    
  • 【纪元专栏】张伟国: 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 (5/17/2001)    
  • 交情不成买卖在 30架波音飞机中国照买 (5/15/2001)    
  • 张伟国: 江泽民“抓间谍”应付共军“叛逃风” (5/14/2001)    
  • 远东经济评论:认美中双方从无战略合作动机 (5/14/2001)    
  • 中共高层感到战略压力 四面出击欲构统一战线 (5/14/2001)    
  • 因应美中紧张趋势 北京发布内部文件 (5/14/2001)    
  • 美国国务院证实陈水扁将过境美国 北京驻美各使馆提抗议 (5/13/2001)    
  • 中南海掂老萧斤两 份量逊于辜振甫 (5/12/2001)    
  • 陈大哲:主流传媒不反华华人舆论勿反美 (5/12/2001)
  • 相关新闻
    陈大哲:主流传媒不反华华人舆论勿反美
    中南海掂老萧斤两 份量逊于辜振甫
    因应美中紧张趋势 北京发布内部文件
    中共高层感到战略压力 四面出击欲构统一战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