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免费邮箱的黄昏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7日讯】7月19日上午,Tom.com公司旗下的163.net邮箱用户们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处境。在上海等地区,因为大半天无法正常收发Email,许多免费邮箱用户烦燥不堪。后来该网站的工作人员解释,ISP服务器出现区域性问题,数据包无法转送和交换,才导致了这些区域性故障。   

  收费邮箱的用户们却没有遭遇这种情况――虽然163.net推出收费邮箱服务不足1月。163.net曾是大规模推行免费邮箱的始作俑者,6月28日,Tom.com却正式宣布,对新注册用户全部实行收费。   

  免费邮箱与收费邮箱的不同表现,以及始作俑者的倒戈转向,昭示出当初曾为网站赚取大量Pageview的免费邮箱,如今正面临着黄昏来临的命运。电子邮件市场上,随着国内几大邮件提供商不约而同的收费行动,免费的主旋律已经让位于收费。   

  “这次是个大合唱,大家都在推收费邮箱业务。”263集团副总裁田健说。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2650万网民,其中近8成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以此计算,这次“大合唱”涉及到2000多万人,自然不是件小事。          

不约而同的收费行动   

  其实早在163.net之前,今年2月下旬,21CN网站已经率先推行大规模收费。   

  21CN在华南有着广泛影响,它和163电子邮局(163.net)、263在线(263.net)、网易(163.com)、新浪一起,被认为是国内五大免费电子邮箱的提供商。据了解,这5家占据了电子邮箱市场上80%的份额。   

  当然,新浪自认为比其余四家还高出一些。新浪产品市场总监喻时云喜欢引用的数据是:新浪注册邮件用户2300万人,在全球列第五,并且在中文邮箱的第一名。但是他也承认,其中经常使用者有1000万人。   

  但进入到6、7月份,几大邮件提供商几乎不约而同地行动,收费的步伐才变得紧凑起来。   

  6月28日,163.net推出了收费的举措。1997年,受美国免费邮件提供商Hotmail的影响,163.net开始在国内大规模提供免费邮箱服务,并凭此跻身国内免费邮箱大提供商之列。但163一开收费服务,就采取了相当激进的做法。   

  大多数邮件商开始推行收费,一般用户仍然可以注册免费邮箱,让免费和收费并存。但163.net从推出收费邮箱服务起,除了仍然对以前1500万免费用户提供服务外,新增用户却一律收费。163.net如此举措,让人意识到,已经打算完全放弃免费邮箱服务――当初它曾借此成名。   

  事隔不足半月,7月10日,263在线在北京宣布了自己的收费计划。象制造企业销售产品似的,263一下就推出了六款收费邮箱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不过,它的行动要比163温和,仍然允许用户免费注册。   

  新浪显然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对于各家收费情况,喻时云谙熟于胸。他是今年3月才加盟新浪,负责产品的销售工作。其实在163和263收费行动出笼时,新浪也已经暗作安排。只是由于王志东事件,收费计划才往后作了推迟。   

  但是新浪还是决定,在今年8月中旬,向业界正式公布自己的收费计划。它将走一条折衷的路线:仍然可以注册免费用户,但是对新老免费用户的邮箱容量予以减小。新浪曾一直以50M的邮箱容量吸引用户注册,现在据了解,将减至10M以下。   

  “我们做过调查,近98%的用户实际使用容量在10M以内”,喻说。但这也将一些免费用户的担心变为现实:邮箱容量确实要缩小了。据了解,在邮件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的搜狐,也正在酝酿收费计划,并准备于近期出台。         

“免费午餐”吃不起了   

  1999年,华尔街曾流传过来一个思路,认为一个注册邮箱用户的价值至少在5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说值几百美元,因为利用这个注册用户,可以开展很多业务。西风东渐,国内ICP网站于是纷纷效法,大力发展免费邮箱业务。   

  “后来才发现,华尔街的指挥棒是错的,当时大家都有点疯了,”喻时云说。在他看来,如何利用这些注册用户,网站经营者们并不清楚,更谈不上成功地开发和利用。   

  263集团副总裁的田健则认为,国内网站开始纷纷推出免费邮箱业务,实际上与当时的网络环境有关。“那时候,做网站关心的都是点击率和Pageview,好象都有花不完的钱,谁也没想到去赢利”,田说。   

  推出免费邮箱,对增加访问量的贡献是显然的。田健认为,这实际上也是当初各大网站花样百出、吸引用户注册免费邮箱的主要原因。但自从网站开始注重起赢利要求,风向变了。   

  “免费邮箱对用户而言是免费的,但是对于运营的网站而言,可不是免费的”,田说。他表示,网站要提供免费邮箱服务,在带宽租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人员维护等上面都需要大笔投入。一年下来,263平均花在每个免费用户上的投入,至少在5元以上。   

  喻时云也表示,新浪在高峰时期,有时一天免费用户注册量就会达到10万人。即使按平均每名用户需要10MB容量,10万人就需要1TB(1TB=100万MB)。仅硬成本方面投入,1TB就需要150万元左右。他说,新浪每年这方面的总投入至少在3-5千万元之间,并且投入规模还在增长。   

  新浪邮箱用户却感到,收发邮箱的速度比以前明显慢多了,还经常出现登陆不上的情形。喻承认,现在速度比以前慢,是因为注册人数增长速度超过投入速度。新浪在邮箱上只有支出没有进账,只能投入放缓。   

  几乎每个大规模推出免费邮箱网站,都有经济上不堪承受之累。田健也承认,从用户角度考虑,免费邮箱仍然有大量需求。但是从网站运营商角度考虑,免费邮箱在失去当初的作用后,实力雄厚的网站仍在坚持,但财力稍逊的已经选择了彻底放弃。  

  “收费是发展电子邮箱的惟一出路。如果可口可乐免费一年,世界上就不存在可口可乐了”,喻说。他表示,新浪希望通过收费,能在邮箱业务上持平。田健则希望把收费邮箱业务做成263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这也意味着,迫于赢利的压力,网站们大规模奉送免费邮箱的时代结束了。          

小范围争夺   

  从目前各家出台的收费标准看,21CN、163.net、263等相差不大,每月大都集中在15元左右,高者也不过20元。也就是说,一个注册用户想享受到收费邮箱服务,一年需要支出180元以上。喻时云表示,新浪届时公布的收费标准将与此接近。   

  一年180元也许不是大数目,但是让已经习惯于免费的用户,心甘情愿地拿这笔钱并不件容易事。“现在邮箱收费有些操之过急,搞不好会大失人心”,在一家大电脑公司上班的张涛说。   

  有关调查也表明,部分网民对于收费并不赞成,甚至准备采取一种“打游击”的方式――如果甲网站开始全面收费,那就注册乙网站的免费信箱;乙要再收费,就转向丙网站……   

  收费邮箱的提供商们,则力图证明收费邮箱要远优于免费邮箱。田健就表示,263的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采用的是两套完全独立的系统。收费邮箱采用是美国著名邮件软件商Software公司的产品,在安全、防毒、稳定性上都非免费邮箱系统可比。   

  为这套系统,263也真不惜本钱。每注册一个用户,就需要向Software公司交纳4美元左右的许可证费。田健表示,一般免费邮箱经常出现的问题,诸如速度慢、登陆不上、丢失信件、感染病毒等,基本上不会在收费系统中发生。   

  虽然没有象263那样花大钱从国外购买,但针对收费和免费,采用两套各自独立的系统几乎是通行做法。象21CN采用的是亚信开发的邮件系统,新浪则打算自己开发。喻时云强调,新浪在其新闻享有大名的背后,其实在邮件系统开发上也实力雄厚。   

  为收费系统提供独立带宽,以及更为高端的服务器,这些也比较普遍的做法,进一步让收费邮箱系统显得胜出一筹。7月19日,163.net两套系统不同的表现已经予以证明。   

  从交费上,263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可以每个月直接增加到电话费里,也可以在网上支付,或者到邮局汇款,去银行划帐,甚至上门交费等。但是这些邮件商们也明白,无论如何努力,也只能将一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收费用户。   

  目前,各家只能在一些小范围内争夺,目标主要是一些公司职员和专业人员。这些人对邮件沟通依赖度比较高,也非常看重邮箱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田健希望到年底,263在线能新增30万名收费用户,新浪则将目标预测在10万名――两家免费注册用户都在千万级以上,这种比例并不高。   

  但这也许是一种更为务实的目标――收费虽然上路,但不能指望象免费邮箱那样受到欢迎。毕竟即使在国外,目前使用免费邮箱的人数还大大高于收费的人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NASA砸巨资 委托SpaceX协助“销毁”太空站
研究:新型油漆既能净化空气又能自我清洁
SpaceX发射新卫星追踪太阳风暴 开启新篇章
全球芯片封装龙头日月光:将扩大美日墨产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