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到了废除的时候了

蒋韡薇 郑琳 杜涌涛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7日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康健,每次做监考教师时总会向学生强调这样一句话:“作弊,有可能获得高分,但请你们先想一下,在人格和分数之间,你选择什么?”  

可当康教授看过本报披露山东曹县一中高考替考事件的报道后,并不觉得特别震惊,因为,他的学生们私下向他透露过近年来高考中的一些“黑幕”。他说:“我知道的有些问题比你们媒体披露出来的还要严重。”
 
近年来,频频被媒体曝光的高考舞弊丑闻一再敲响警钟: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毛病?  

有人曾简单地将此概括为追求升学率的恶果。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劳凯声教授大声反驳:“升学率只是借口,事实上,舞弊让一些人得到了好处。”  

劳教授对近年来发生的考试舞弊手段进行过研究。他发现,高考舞弊已从夹带纸条这样的个体作弊演变成大规模的集体违法。“当前,在制度建设上,首先必须预防集体作弊。比如,建立回避制度。”  

山东一位中学教师注意到,越是高考大省(考生多,分数线高),越容易出问题。他认为,这是竞争过于激烈的负作用。山东曹县替考事件只是一种表象,它映射的则是亟待完善的高考制度。  

一位长期从事教育报道的记者深有感触地说,考上大学就可以当干部,而考不上大学就一辈子注定要当工人、做农民,这种人为的以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教育、人事体制存在不少漏洞。  

康健教授认为,现在我们口口声声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还是学历社会。学历,一方面鼓励人们追求上进,但同时,又有人为了学历巧取豪夺。在学历社会,出现替考、作弊现象毫不奇怪。  

“我们的教育已陷入一种怪圈:教育的初衷是为培养人格品德健全、知识技能专业的人才,但现行的教育却使相当一部分人为获取受更高教育的权力,完全摒弃了教育的初衷,变得不仁不义不诚不信。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得十分明显。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就学会了欺骗、不劳而获。这样的人读书比不读书对社会的危害还大。”康教授对此十分懮虑。  

一位对现行高考制度极度失望的父亲,将“极度厌学”的女儿在高三毕业前夕送往美国。他只为了结一个心愿:“让女儿自由发展去吧。”女儿在美国半年几乎获得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评价:“极度聪明、好学”。  

据这位父亲介绍,在美国,上大学不是选拔性考试,而完全是个人行为。申请一所大学,要学生过去4年的成绩单、SAT考试(由商业机构组织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可考数次,以最好的成绩申请)成绩、老师的推荐信等材料,然后再参加学校的复合考试。因为评价的因素很多,就很难作弊。而在中国,分数是惟一的标准,只要在分数上作弊就行了。
 
康健教授也表示,我们研究了多年的教育,也尝试研究高考制度改革,现在发现,我们自己也很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研究,大多是在体制内做文章。超出这个体制,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敢想,也没有人敢做。我们研究来研究去,都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  

曾有许多专家建议,将中国大学的入学难改为毕业难。比如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学院,本科每年级保持10%的淘汰率,差一些的学校可以低一些。这样,那些找人替考上大学的人,就无法毕业。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认为,大规模选拔性统一考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尤其是高考长期实行之后,其利弊得失都充分显露出来,因而,高考制度改革已变得十分紧迫。

转自 凯迪网络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南大搁录取《赤兔之死》的作者——蒋昕捷 (8/6/2001)    
  • 广东高考录取首日名牌大学纷扩招 (8/6/2001)    
  • 长篇评论:中国高考大批判 (8/5/2001)    
  • 【纪元专栏】 萧寒:这是什么样子的教育制度? (8/4/2001)    
  • 有关人士提醒高考学生﹑家长勿亲信“学托” (8/3/2001)    
  • 评论:大陆倾斜的高考分数线 (8/3/2001)    
  • 《赤兔之死》悄然为“经典名著”热卖升温 (8/2/2001)    
  • 2001年大陆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大曝光 (8/2/2001)    
  • 清华迄不公布录取标准 家长抗议 (8/1/2001)    
  • 别拿青春赌明天﹕透视落榜生自杀现象 (8/1/2001)    
  • 最大秘密—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超低 (8/1/2001)    
  • 起诉上海帮把持的教育部! (8/1/2001)    
  • 现场直击高考网上录取十大步骤 (8/1/2001)    
  • 北京高考新景:理科考分“毛”了 北大清华急了 (7/31/2001)    
  • 统一的高考与不统一的录取线:这公平吗? (7/31/2001)    
  • 不过如此 北京市高考状元实话实说 (7/31/2001)    
  • 教育时评﹕大学没大气 考生填报志愿要小心 (7/31/2001)    
  • 赤兔之死缘何拍案惊奇 (7/31/2001)    
  • 最好的差46分 郑州大龄高考考生无一上线 (7/31/2001)    
  • 肌肉营养不良715分高考生无缘大学门 (7/30/2001)
  • 相关新闻
    肌肉营养不良715分高考生无缘大学门
    最好的差46分 郑州大龄高考考生无一上线
    赤兔之死缘何拍案惊奇
    教育时评﹕大学没大气 考生填报志愿要小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