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挽歌 渔业危机启示录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1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文敏综合报导)您热爱品尝令人垂涎欲滴的海鲜吗?您能想像海洋捕不到鱼、餐桌上吃不到鱼的未来吗?您是否也感受到鱼愈来愈贵、愈来愈难买?一部纪录片“鱼线的尽头”,剖析人类因过度捕捞,对海洋造成很大的冲击,影响海洋生态极深的影片,详细道出目前人类滥用海洋资源的险境。

这部纪录片根据英国记者查尔斯克劳福同名书籍改拍,台湾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研究员邵广昭取得台湾播映权,并加制中文字幕,提供台湾机关团体免费索取播放,希望推广国内海洋保育观念。

片中专家学者对人类过度滥捕,造成海洋生态浩劫,有详尽的分析及警告;片中也特别针对大型掠食鱼类如鲔、旗鱼、鳕、鲨、底栖鱼类、石斑、龙虾等珊瑚礁生物的不当捕捞及对生态系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探讨。

“慢渔”、“底食”刻不容缓

台湾是海岛国家,渔业资源非常重要,渔民感叹渔获量大幅减少,邵广昭表示,拯救渔业生态,“慢渔”、“底食”刻不容缓。

“慢渔”就是不要把鱼抓太快;抓鱼稍微慢一点,渔获量少,价格因而拉高,渔民不见得吃亏。“底食”则是要消费者多吃食物网底层的鱼类。

邵广昭指出,在食物链中,位于上层的大型掠食鱼类,像是鲔鱼、旗鱼、鳕鱼的数量较少、成长又慢,如果被抓光了,海洋生态将不稳定,不如建议吃数量较多的小鱼。

海洋鱼群从一九九八年 开始减少,光是从大西洋游到地中海的鲔鱼,过去十年就减少了八成;每年有七百万吨的渔获(即下杂鱼)又被丢回海里,因为“渔民只拿他们想要卖的”。

秘鲁学者指出,养殖渔业多半是用野生的小鱼或下杂鱼磨制成饲料喂养,“牺牲的鱼比产出的鱼更多”,五公斤的鳀鱼只能产出一公斤的鲑鱼。所以“鱼线的尽头”片中呼吁,宁可直接改吃像是鳀鱼、鲱鱼、鲭鱼等小鱼。


若无改善 科学家预言:2048年人类将无鱼可吃(摄影:苏玉芬╱大纪元)

若无改善 科学家预言:2048年人类将无鱼可吃

气候变迁已经造成渔业生物的迁徙,人们在贪图口腹之欲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对海洋生态却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渔业产业的末日将为期不远,许多仰赖海产为生的地区也将会面临到严重的饥荒问题。科学家大胆预言,如果饕客继续追逐价廉味美的海鲜,到了二○四八年人类将无鱼可吃。

另外,专家也建议,不买远道而来的海鲜(耗能),不买养殖的虾、鲑、鲔(以下杂鱼为饵料) ,而选择吴郭鱼、鲤等(植物性蛋白),不买流网、炸鱼、底拖网、刺网及延绳钓的渔获。

渔业生物专家对海洋生态未来并不悲观,他们认为只要民众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变观念和饮食习惯,海洋生态还是有时间恢复元气。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二仁溪沙洲 重金属超标数百倍
赏鲸游客锐减 旺季度小月
日近海酸化速度加快  海洋生态将受影响
阿拉斯加海水酸化快  恐影响渔业资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