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来的米吉拉体验中华文化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嘉义大林报导)远从地球的另一端立陶宛漂洋过海来的少女米吉拉到台湾,倾慕中华文化,因而来到南华大学。她不但学会了流利的中文,更在念出版研究所时,深入了解管理与经济的重要,有意留在台湾从大学开始学好这门课程。

米吉拉从小就学习音乐,七至十七岁浸淫在音乐的世界中,每天忙于技艺的练习,对于课业就比较不积极。她在学校读的是亚洲文化,憧憬着中国的悠久历史,大三那年前往厦门大学,深入体会中华文化,对于中文的兴趣就更加的浓郁。回到立陶宛,从老师口中知道台湾提供奖学金可以让她们前来就读。

她拥有了立陶宛语、英语、德文、法文、中文、日文等语言,其中,立陶宛语、中文、英文是她的强项。到了外人不多的南华大学,用中文的机会比台北等都会区多了许多,于是她的中文能力日益精进,目前已经相当的流利。

来到台湾,认识了不同的文化,在立陶宛,不会随便探询私人的问题,譬如结婚了没有,薪水多少,在台湾,她在街坊市场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让她相当不习惯。在立陶宛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但在南华大学负责照顾外籍生的人,不只办理学校的工作,还会担心她的生活,她的食物,这种浓浓的人情味是她想像不到的。

她喜爱台湾的创意文化,例如,喝完水的保特瓶可以旋转起来缩小体积,例如垃圾分类,不但可以减少垃圾,还可以资源回收,她想多学学这样的创意文化。

在南华大学研究所学的是出版,管理与经济的根基不够深厚,她希望研究所毕业后可以进入大学认真钻研管理与经济方面的学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临近圣诞节,南京东郊国际学校的一棵“圣诞树”上,挂满了圆形小卡片,上面写着一些苏北农村孩子的名字和地址。经过这里的外籍学生,把卡片摘下来,回家与父母筹备礼物,送给卡片上的苏北孩子。这个活动源自于2000年4月1日,苏北4个失业青年持刀杀害德国人普方一家人。之后,在南京居住的德国人设立普方协会,从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状况,至今已持续了将近10年,帮助了500多名中国贫困学生。
  • 【大纪元1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嘉义报导)来自十个国家的十八名南华大学外籍学生,昨(八)日应嘉义市副市长李锡津之邀前往访问,学生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的新颖与古典,见识了在地文化,南华大学学务长陈木杉除了感谢嘉义市的盛情外,也表示要将透过服务学习的实践落实在这美丽、和善的城市。
  • 宜兰县利泽简永安宫(妈祖庙)每年在元宵节都会举办“走尪”民俗活动,文建会将“走尪”列入国家重要无形文化资产,今天来自7个国家的11位交换高中学生体验“走尪”,与当地利泽国中学生进行一场友谊赛,这些远渡重洋的交换生亲身体验台湾特有“走尪”民俗活动,现场并有饼店师傅示范红龟糕等台式米食,外籍学生都感到很新奇。
  • 〔自由时报记者曾韦祯/台北报导〕网友爆料,原提供外籍生来台交流的研考会外籍学生实习计划,竟违法为本国生大开后门,而这位让研考会开门的台籍学生,曾是国民党青年团干部。研考会昨解释,这是比照实习计划,扩大让海外留学生也参与交流。
  • (大纪元记者于倩台湾台北综合报导)教育部99年度“奖励大学校院推动国际化补助计划”审查结果,共对20校补助6,260万元,以铭传大学获770万元补助最多。教育部表示,希望藉由补助计划,营造全英语的国际化校园学习环境,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并鼓励大学积极吸引更多的外籍学生来台就学。
  • 2010年大武山成年礼在经过2次的行前训练,9日正式前进大武山怀抱,包括3名外籍学生在内的48名学员将以3天2夜行程,认识八八风灾后环境的变迁。总领队屏东县副县长钟佳滨表示,大武山是原住民重要的圣山,也是屏东的精神象征,希望学员学习谦卑面对大自然,相互扶持的团队精神。
  • (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16日电)马拉威女孩卡萝从小憧憬台湾文化,总梦想能来台体会风土民情,大学毕业后申请到南华大学深造,3 年来,不但中文能说、能写,还能为外籍学生担任翻译,学习能力令人佩服。
  • 端午节快到了,成功大学近200 名外籍学生今天齐聚一堂包粽子,这项看起来容易的应景食品,却让这些“生手”手忙脚乱,直呼真难,但大家还是玩得很开心。
  • 他的体格强健,然而他的双手却是无比的灵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严谨。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创始人Luis Vuitton。
  • 这位被一个政权如此害怕,却又被人民如此热爱的歌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