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古国: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变身塔

文 / 摄影 意文

人气 19

【大纪元2011年12月25日讯】“变身塔”又称为“比粒寺”(Pre Rup),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或许是跟信奉的教义有关,火化即是一种“变身”的仪式,透过轮回,肉身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后转换,故“变身塔”是这么来的。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非达官贵族是不能随便入内的。

变身塔的传说

为何称为“变身塔”?有一则颇令人玩味的传说:

相传,有处瓜园时常遭小偷侵入偷瓜,让看守的园丁不胜其扰。一夜,国王因为口渴,到瓜园摘瓜解渴,被园丁当场抓住,因夜黑看不清而误杀了国王。

第二天,众人发现国王已死,于是大家将错就错,便拥立跟国王长得很像的园丁当国王,国王则被园丁在这里给烧了,并在现存的石池内清洗。


石池。

据考证,原本在这里应该有一头神牛雕像,而现今的石池应该是南迪雕像的底座。

考古学家推测,变身塔里多处塔身有燃烧灰烬的现象,因此研判变身塔后来成为后世王宫贵族的焚尸厂。

变身塔是典型红砖结构塔山建筑

变身塔是典型塔山建筑,属红砖结构,与下一篇要介绍的“达松将军寺”(Ta Som)很相似,而建筑结构与上一篇介绍的东美蓬寺相同,建造年代相近。

变身塔位于吴哥城(Angkor Thom)王城外。公元961年,由罗贞陀罗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国王所建,比吴哥窟还早约两百多年。当时的国王建造变身塔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为古时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柬埔寨人死后多用火葬,才能超生,而生病死亡车祸等等其他的意外死亡的人,必须要先土葬后,才能火葬。

在东侧通往神龛塔的阶梯前有座长方形的停棺台,底座是破坏神的坐骑神牛(Nandi)的雕像,两旁则为如烟囱般尖高的火化骨灰塔,在东北角还有间小室,内有洗骨灰池,当时以椰子汁来清洗,然后放在棉花上吸干,最后放进骨灰坛。


在东北角还有间小室,内有洗骨灰池,当时以椰子汁来清洗,然后放在棉花上吸干,最后放进骨灰坛。

 

建造变身塔时,已发展出“神山塔林”的建筑形式,基座上建造砖塔。基座为砖红壤,一层是石阶,上层为砖塔。石阶上面有很多小洞,并非风干所致,而是砖红壤干后自然形成的。

整座建筑分为三层,相迭而上,由外而内逐渐收拢。最下一层是50公尺正方平台,最上层平台上耸立五座尖塔,四座较小,位于四方,中央塔最大一座象征须弥山主峰,65公尺高。五座主塔都还在,只是破损了不少。除了朝向东面的开口处以外,5座寺塔都设置精美雕饰的石制假门,使人一时真假难辨。

塔身上有很多小孔,据说曾经填满宝石。后来的吴哥寺庙,都在这个基础上扩充。

变身塔的气势雄伟,但除了主体塔身之外,守护神庙的狮身、佛像及内部的阴阳石都被破坏,国王的石棺尚存,天梯很徒又窄,登高时要非常小心。

雕塑

雄伟变身塔的建材为红色土砖及砂岩所堆建而成。主塔群的门楣浮雕,以及神殿和谐的颜色变化为特色。建筑风格为红砖与岩石混用,然后再覆盖灰泥,雕塑则是在灰泥之上雕刻,现在大部分只剩剥落的痕迹,或是修复过的雕刻而已。

一尊位于西南方位的大象,象鼻、象牙、象耳、象腿都无一缺漏,保存的十分完整,连一旁的狮子也依然威武的守卫着。

靠东的两座分别是供奉湿婆(Shiva)和毗湿奴(Vishnu),而西边的两座塔则是供奉祂们的神妃乌玛(Uma)及拉克希米(Lakshmi)。在变身塔的外面,分别由男神和女神守护。

在吴哥王朝的历代帝王中,国王信仰不同,到最后佛教与婆罗门教势力均衡,爆发宗教战,许多佛教塔寺被摧毁,古迹多遭浩劫,除主体之外几乎被破坏殆尽。

日落时分远眺

最佳的游览时间为清晨或日落时分。顶层平台可看到两种景色:其一是朝东往博山和库伦山(Kulen)山脉方向眺望;其二是往西可以远远地眺望吴哥窟。

由于寺庙由砖块和红土建成,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色调,加上开阔的视野,石狮忠实厮守千年岁月沧桑的寺庙,总是吸引游客到此欣赏日落美景。@*

相关新闻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笔下的吴哥王朝
真腊古国:真腊风土吴哥今与昔
真腊古国:高棉建筑艺术顶峰 吴哥(上)
真腊古国:高棉建筑艺术顶峰 吴哥(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