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苗栗白沙屯妈祖回銮 万人吃饭担

人气 54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3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婕综合报导)台湾苗栗县通霄镇拱天宫白沙屯妈祖,经过八天七夜的宗教之旅,14日在数千名进香团信徒簇拥下回到白沙屯地区,銮轿所经之地,沿街信众虔诚膜拜,鞭炮声不绝于耳。

妈祖銮轿14日中午先停驻白沙屯火车站,民众并在銮轿停驾地点,准备各式点心慰劳长途跋涉的信众和工作人员,重现“吃饭担”古早味。附近居民依例准备各式点心、素斋,有爌肉、油饭、炒米粉、蚵仔面线、米苔目等“吃饭担”,供民众吃平安,并慰劳随行工作人员和信徒长途跋涉的辛劳,传说吃了饭担可为自己消灾解厄。现场涌入近万信众食用,不少人吃了一担又一担。

白沙屯妈祖前往北港进香已有近200年历史,全程近400公里,是全台路途最远的徒步进香活动。

妈祖

由于早期台湾汉人移民多自中国福建渡海而来,且台湾四面环海,海上活动频繁,因此妈祖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无论是大小街庄、山海聚落,还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妈祖庙。仅台湾一地,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40座,3座建于明代,37座建于清代。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道教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等,两大驾前护卫神千里眼为妈祖察、顺风耳听世情。相传妈祖俗名林默娘,出生于宋朝(或曰五代末年)福建省兴化郡莆田县湄洲岛,一出生就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自北宋开始被称为妈祖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官府承认的神祇。妈祖信仰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期,为妈祖信仰向海外传播的一个高峰。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曾记载一个有趣的台湾海峡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立刻来救人。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后,才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生活的人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相关新闻
大甲妈到新港崙仔大桥
大甲妈祖新港祝寿大典
白沙屯妈祖进北港 人潮盛大迎接
大甲妈回銮  信徒夹道欢迎场面盛大热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