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价大幅下滑 地方财政紧张 房价仍涨

人气 5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6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山综合报导)最近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土地价格在持续数年升温后,出现回落的迹象。有专家指,地价下滑过快可能会对中共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形成威胁,使有大规模有风险债务的地方政府陷入违约的困境。

美国之音报导,据追踪新兴市场经济数据的统计公司CEIC调查,中国地方政府2010年的土地转让资金总额高达3万亿元人民币(4,629亿美元),占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70%。

中共从人民手中掠夺土地,收归公有后,地方政府近20年再藉由租借和转让土地公私两利(财政创收和金钱入袋)。而且地方政府卖地、土地开发可推高当地的GDP,这种一举数得的“政绩”,令地方官大力推动“拆迁”以创收,如二线城市大连去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也已突破1千亿元(154.29亿美元),跻身全国前三名。

再加上,中共在1990年代中期推出了税务改革后,地方政府虽然承担77%的公共开支,但却只能获得46%的财政收入,转让土地更是地方政府的财富来源,这也是地价屦创新高的原因。

土地交易下滑 地方财政吃紧

中国指数研究院5月30日发布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周报(2011.5.23 – 2011.5.29),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土地整体推出量大幅下跌(43宗较前一周减少120宗),成交量小幅下滑,环比下跌74%;成交土地35宗(较前一周减少20宗),环比下降3%。(备注: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

瑞士信贷最近公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全国土地平均交易价格在4月份环比下降了32%,比年初下降了51%。

据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火爆,地价高涨,受益于土地市场交易火热,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大幅提高。2009年全国6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100%,沪京杭占据前三位(突破1千亿人民币)。

而2010年全国12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814.4亿元(2,903亿美元),同比增加50%。大陆国土资源部长徐绍史表示,2010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7万亿元(4,165.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70.4%。如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卖地同比增幅不到20%,但出让金的收入增幅却超过125%,如此高幅GDP创收,各地方政府当然热衷推广。

今年4月全国120个城市推出土地宗数环比增加14%,同比增加16%;面积环比增加21%,同比增加20%。4月平均楼面地价环比下跌25%,住宅楼面地价环比下跌33%。5月全国129个城市住宅用地供应环比增加18%,同比增加2%;推出土地面积环比增加12%,同比增加13%;土地交易环比减少7%,同比增加2%;楼面地价环比增加27%,而住宅用地楼面价环比增加53%。

在10个重点城市中的住宅用地5月平均溢价仅杭州与重庆溢价29%为最高者,其余上海、深圳、武汉和南京4个城市均以低价成交。地越卖越少,对于条件较好的地块开发商不是资金不足,就是综合实力不达标,竞争者少,溢价率自然低;而条件不佳的地块,开发商投资意愿不高,大多以底价成交。

但5月卖地溢价水平全部偏低,除了北京顺义区梅沟营村南侧的地块溢价约10%卖出外,其它土地均以底价或接近底价成交。

CEIC估计,2011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转让资金总额将下降到大约2万亿元人民币(3085.8亿美元)。

《金融时报》报导说,地价的急剧下滑首当其冲的是规模较小、财政收入较低、经济模式较为单一的贫困地区城市,因为这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收入的依赖程度更高。

房市仍持续上涨中

据中国房地产指数显示,中国主要城市5月住宅市场有近7成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达41.6%。其中有五个城市环比涨幅超过50%,其中以大连166.03%涨幅最大,次为93.08%,天津上涨76.49%,长沙上涨64.86%,深圳上涨52.72%。

同时也有下降的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最大的城市为温州下降71.06%,次为下降38.84%的三亚,而徐州、汕头、昆明(或受地震影响)等城市成交量下降也接近或超过30%。除了三亚、重庆和昆明是价量齐跌外,其它城市或降价促销成交量大幅上涨(如深圳),或成交量小涨但价格上涨(如上海)。

另外,中指称,2011年5月底主要城市库存量增加。杭州商品房可售量增量达63.18 万平米,北京商品住宅可售量亦增加33.95万平米。

中国指数研究院预测,政府与房企对市场预期分期,二者之间的博弈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中国房价为何成为政治概念?
谢国忠:中国通货膨胀正进入危险领域
资产泡沫将破裂 三大问题或使中国经济落马
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