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联手IEA重挫油价 奥巴马突围?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7月16日讯】 (编者按:《新纪元》周刊231期发表了专题新闻。专题分两篇文章: 一,联手IEA重挫油价 奥巴马突围?二,战略石油储量中国知多少?)

联手IEA重挫油价 奥巴马突围?
文 ◎ 华明

6 月23 日,奥巴马政府带动国际能源署(IEA)释放战略储备油6,000 万桶,导致油价暴跌。各方猜测奥巴马此举,系企图突破美国经济复苏迟滞不前的现况,提升自己寻求2012 年顺利连任的声望与胜算。

国际能源署(IEA)6月23日突然宣布紧急释出战略储油,28个成员国联合释放6,000万桶,其中美国释出3,000万桶,国际油价应声暴跌,高盛和摩根大通立即调降油价预期。对于奥巴马政府带头释放战略储备油,各方纷纷猜测当中玄机。

IEA 放风 全球油价暴跌

6月23日,IEA公开表示,“旨在弥补利比亚供应缺口,防止世界石油供应短缺妨害世界经济”,旗下28个成员国同意在一个月内释放6,000万桶原油应急储备,每天200万桶。

这6,000万桶中,约一半出自美国,30%出自欧洲,还有20%出自亚洲国家。国际能源署称,下周末前后,上述石油库存将投放市场。这一举措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对此反应强烈。

纽约商交所8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23日结算价跌4.6%,每桶91.02美元。原油价格盘中最低跌至每桶89.69美元,创2月22日以来最低水准。伦敦ICE 8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跌6.1%,每桶107.26美元。

彭博新闻30日报导,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下跌多达7.4%,每桶105.72美元;8月合约价跌为1%,每桶111.24美元。

公众关心油价走势

报导说,据JBC Energy GmbH能源公司估计,跟随IEA的行动,第三季度石油供应量每日将增加35万桶。维也纳28日的一个报告认为(包括DavidWech分析师在内):“IEA宣布的战略油释放只有50~60%能够真正实现”,而IEA不会强迫欧洲采取行动。

目前,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土耳其、英国和日本等8个国家,由石油企业决定投放石油储备,总部位于巴黎的IEA在29日的一份电子邮件声明,而德国、韩国、比利时、荷兰和美国等5个国家,将招标出售政府储备。

市场最关注的是油价今后走势将会如何,有分析师称,释放能源储备的举措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未必能改变油价的长期走势。

高盛预计,布兰特期油未来3个月均价将降至105至107美元;摩根大通预料,第3季布兰特期油将从130美元急挫至100美元。彭博针对9名欧洲原油交易员做的调查显示,有7名预计布兰特期油将在3个月内跌破100美元。

摩根大通认为,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已经取代欧佩克(OPEC)成为石油市场的补充供应,巨大的释放数量赋予美国重要的定价能力。30天内释放6,000万桶石油,足以导致油价大幅大跌。

IEA选此时机 业界费解

IEA此次行动是由美国主导的,业界对释放的时机感到费解。《华尔街日报》说,虽说应急储备是用来应对供应出现较大缺口的局面,但利比亚战事已持续了数月,而在4月初于近127美元水准触顶后,布伦特原油期货在此之前已回落了近10%。

此外,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6月会议并未达成提高产量配额的协议,但沙乌地阿拉伯(沙特阿拉伯)已经表示将单方面增产。因此,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宣布释放紧急储备油呢?

华尔街日报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找到了真心诚意的盟友: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

美经济复苏缓慢 高油价是绊脚石?

今年以来,受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2月开始,利比亚每日约130万桶的石油出口从市场消失,成为今年油价上扬的主要因素,IEA表示,5月份为止,从市场上已消失约1.32亿桶的利比亚轻质低硫原油。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汽油价格达2008年7月以来历史最高水准。美国的各项经济资料近期都不尽人意,把去年底燃起的“经济复复苏”希望又几乎消耗殆尽。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汽油价格达2008年7月以来历史最高水准。在经济“经济复苏”希望不甚乐观前景下,奥巴马祭出释放战略储备油的招数。(Getty Images)


商务部24日公布,美国2011年第一季度的GDP折合成年率远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3.1%的增幅,虽然增长1.9%略高于此前公布的初步数据1.8%,但经济整体放缓的局面并无改观。预计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也将呈疲软态势。

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联储将2011年失业率预期从8.4~8.7%上调至8.6~8.9%,并将2012年的失业率预期上调。标准普尔CSI房价指数4月显示,美国房价持续下跌,一些大城房价已从2006年初的高峰腰斩,例如拉斯维加斯下跌58.4%。法拍屋充斥,房市疲弱不振。

此外,联邦及州政府大幅削减支出,也在压制经济成长。去年11月美国举行期中选举,共和党一举夺回联邦众议院控制权,要求大幅删减政府支出,导致联邦政府差点关门,最后两党协议删减2011年财政年度下半年预算380亿美元,全年预算共删减700多亿美元,致使奥巴马各项政策难以施展。

而且,美国第2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即将落幕,意味着一直刺激美国经济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失去作用。因此,压制油价似乎成为“提振经济”的唯一办法而摆上日程。

近几个月来,美国加紧施压中东国家,希望于他们的增产行为降低油价,但效果并没有想像中这么好,而且沙特的重油本就难以对“轻油”计算的国际油价产生实际性影响。

今年3月,美国国会就向奥巴马政府施压,要求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作为应对方案之一,以缓解消费者对于油价上涨的担忧,并保护刚刚确立的经济复苏势头。白宫已多次表示,要考虑动用国家石油储备,以应对石油供应突然中断。

2012大选 奥巴马闯“经济”关

更重要的是,离2012年还有半年,美国总统竞选已正式开跑。4月4日,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6月2日前麻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6月 21日“中国通”洪博培、6月27日素有“茶党女王”之称的美国共和党女议员蜜雪儿‧巴克曼等相继宣布要与奥巴马一决高下。

显然,奥巴马前景并不乐观。罗姆尼说,奥巴马“辜负了美国”。虽然5月狙杀本拉登,奥巴马民调上升近10个百分点,《纽约时报》、CBS新闻线民调显示,57%的民众认同了他的工作表现,之前他的支持度仅46%。但有迹象表明,民众对失业、油价和国债的忧虑,并没有因本拉登的死亡而减少。

对奥巴马的善意,并未包括他的经济政策。逾一半受访者表示,他们不赞成奥巴马处理经济的表现。最近的民调,奥巴马的声望又在下落。

由此可见, 奥巴马要想顺利连任,还有一番艰苦的奋战,美国经济的复苏将是关键。

帮助欧盟,欧盟联盟更紧密

美国推动IEA释放战略储备油,不仅期待解决奥巴马政府的“燃眉之急”,而且也在帮助欧洲国家度过“利比亚石油中断”的难关。IEA中,绝大多数都是欧洲国家,包括英、法、德等主要国家,只有几个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等。

6月30日,希腊国会通过第2轮紧缩措施案,这是取得欧盟金援套案的重要一环。几天来,希腊民众一直在街头抗议,国会成为多次暴动的焦点,突显总理巴本德里欧面临执行计划的挑战。

据信用违约交换价格服务公司CMA报价,希腊主权债务保险成本上升33个基点至1978个基点,显示5年内希腊无法达成承诺的概率有82%。

不过,对于欧盟来说,最重要的是,小小的希腊已经把欧盟的救助力量消耗的差不多,也让欧盟内部矛盾重重。欧元虽然能短暂回升,但接下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几个国家似乎还在后面排队等候。欧元区危机依然未解。

此时,奥巴马推动IEA也帮助了欧洲补缺利比亚石油,具有重要意义。他在竞选时曾许诺要加强与欧洲协调,此前准备与欧洲共同执行联合国决议对利比亚制裁,受到国会授权的制约,而未能如愿,如今的这个行动似乎可以解除这个遗憾。

OPEC较劲意味浓

然而,IEA的行动能否实现,还取决于产油国的配合默契。IEA表示,公布释放战略储备油之前,已告知沙特、印度、中国等,并获得支持,但还是引发部分产油国的不满。

《华尔街日报》报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一些成员国23日迅速统一立场,一致谴责IEA的决定。他们表示,石油生产国可能会采取对抗措施以支撑油价。现任欧佩克轮值主席国伊朗指责美欧强行拉低油价,并抨击沙特在“美国指使下”试图提高石油产量。

OPEC一名代表在回应IEA石油储备释放计划时称,一旦看到市场供应过剩或油价下跌,OPEC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以修正这一局面。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驻纽约的石油分析师Michael Wittner称,如果布伦特原油继续走低并跌破每桶100美元,市场可能会开始听到有关OPEC减产的传闻,而沙特也可能参与其中。

IEA:不排除投放更多原油储备

IEA署长田中伸男25日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如果6,000万桶原油释放量无法起到平抑市场的作用,不排除未来释放更多储备原油的可能性。他在26日的能源安全与核能分论坛还表示,国际油价未来10到20年将继续高企(升高)。

此前IEA一直期望OPEC能够增产,但被OPEC多数核心成员拒绝。田中伸男表示,通过释放原油储备将达到与增产同样的效果,过高的油价不利于世界经济恢复,IEA将尽量避免这一状况出现。未来是否会投放更多原油将根据供求关系视情况而定。

他预计,未来石油供求关系会越来越紧张,如果能源利用效率保持不变,可再生能源总量无法迅速提高且核能发展速度一般,那么到 2035年石油价格将达到135美元/桶。◇


============================================================

战略石油储量中国知多少?
文 ◎ 孙芸


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本身的资源贫乏,对外石油依存度达61%。(GettyImages)


IEA 6 月23 日宣布释放6,000 万桶战略储备油,此举震动世界,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本身的资源贫乏,对外石油依存度达61%。

究竟中国有多少储备石油,没有人知道,不过,对照中国频频出现的大面积“油荒”,不免令人心慌慌。

国际能源署(IEA)6月23日宣布,28个成员国联合释放6,000万桶战略储备油,此举震动世界,尤其是中国。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都超过 10%,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去年更是超越美国。然而,中国能源贫乏,对外石油依存度达61%,预计还会增加,而中国石油储备比国际标准少 80%,因此,最担忧能源安全的似乎是中国。

石油消费大国 资源贫乏

英国石油公司(BP)今年6月发布的《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称,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11.2%,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目前石油仍然是全球用量最大的燃料,但所占比例继续下降,约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33.6%。

人民网报导,从1996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目前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已占全部供量的三分之一。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石油需求量的增幅,每年大约在10%以上,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据国际能源机构测算,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在61%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76.9%,堪称世界之最。国家信息中心2008年9月曾报告,国内石油消费量到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4.25亿吨和5.72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55%和66%。

据了解,在未来十几年中,中国原油产量的增幅仍然有限,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成为必然选择。不过,富含石油的南海、东海还在“搁置主权”,目前还指望不上。

可是,中国又是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据2003年英国BP公司的统计,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第11位和第10位。

中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是2.6吨,世界平均水平是23.5吨,美国是13.1吨;中国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是1,074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是24,796立方米,美国是16,843立方米。

60%来自中东 要道:马六甲海峡

目前,中国石油进口60%来自中东地区,运输线路经过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沙群岛和台湾海峡等敏感地区,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复杂问题。

其中海运进口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受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战略通道之一。若遭遇战争、外交等不可抗拒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被动局面。

据报载, 美国军方正在制订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反恐新方案,根据这项方案,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份子袭击”。此消息传出,再次刺痛中国石油安全的神经。

马六甲海峡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是扼守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的战略要道,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有学者认为国际间包括石油在内的资源的争夺,是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最大变数。

中国石油储备 仅够用半个月?

据了解,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始于2000年。当年原油净进口量为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80%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到 2003年油价走高后,原油进口量大幅攀昇。2009年首次突破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多年超过50%,建立石油储备迫在眉睫。

2007年12月18日,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政府投资的中国首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位于浙江舟山和镇海、辽宁大连及山东黄岛,已于2008年全面投用。

不过,今年3月,中石油前总经理、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的陈耕告诉明报,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仅够用半个月,比国际通常的标准少80%。如果中东和北非事件持续半年,对中国的打击最大。

实际上,中国原油战略储备被视作绝密内容,并不对外公布。《中国经济周刊》说,国内唯一和库存相关的数据,来源于新华社每月末发布的一份石油库存数。但并不涵盖国家战略储备,主要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库存为主,并覆盖部分社会库存。

中国石油储备究竟多少,仍是个谜。不过,中国市场供给不足而频频出现的大面积“油荒”,着实令人心慌慌。

石油牵动国际战略局面

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能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上,能源的争夺是引起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战后,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动用了“石油武器”。宣布实行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等四项措施,造成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暴涨,直接引发西方工业国通货膨胀上升,使其经济陷入衰退。

因此, 近年来, 世界再次掀起增加石油储备的热潮。有专家表示,《国际能源协议》中规定90天的石油储备标准远远不能满足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储备需要。

目前,美、欧、日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分别为20%、35%和70%。石油已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战略武器,导致各国不得不加紧研发替代物,希望能摆脱“石油短缺”的噩梦。◇

本文转自231期【新纪元周刊】“专题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33/9586.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中油:下半年国际油价会在100到110美元间
7月1日卑诗省碳税增1.11分 油价随涨
新西兰油价仍有更多调降空间
油价高不想出游?专家教省油绝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