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丰滨临海水梯田 再飘稻香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19日电)花莲丰滨乡全球罕见临海水梯田,因没水灌溉而休耕30年。原民舒米‧如妮奔走4年,在林务局相助、原民胼手胝足施工修复水路后,10几公顷田终于再飘稻香与大叶田香。

为了生态保育,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保育组组长管立豪、技正林华庆近年来四处奔走,希望透过水梯田复耕,推动生态与文化的复育,合计推动三案。

在新北市金山区八烟水梯田放水、新北市贡寮百年梯田复耕案之后,花莲丰滨港口部落案也同样有着百年历史,而且这里的水梯田为阿美族部落所有,其连着海景的景致并全球罕见,最终得以促成休耕30年临海梯田的复耕,这与奔走4年多的原民舒米‧如妮关系密切。

舒米17岁时,与所有原住民年轻人面临一样的问题,父母总觉得种田太苦,逼年轻人离乡发展;34岁左右,舒米带着高中毕业的儿子返乡,她总是忆起小时候所见整个港口部落海田相连的美丽景致;不过,大约4年前,海岸线一栋栋民宿落成;这片土地30年前,因为缺水休耕,而几年前开始被外人买去盖民宿经营。

舒米设法得知缺水原由,起因于30年前一位乡长,认为当地并不缺水,却要缴水路管理费,故停缴、脱离农田水利会所致;同时,她也发现,当地原民一直想复耕,却得不到任何管道的帮助。

舒米于是开始四处奔走,到了2年前,她与林华庆认识一位友人,为双边做了关键性的联系,港口部落终于得到水路修复经费的补助。林华庆说,约计新台币500多万元的补助款,协助1400多公尺水路的修复。

舒米说,整个工程由原住民农夫胼手胝足施作,从2010年10月动工,截至今年元月14日通水,水流畅通那一刻,“每个人都开心的哭了!然后就是唱歌欢庆!我则是躲起来哭的那种人…。”

这辛苦的过程,全由不曾在部落长大、也没学过影像拍摄的儿子王亚梵纪录下来,动人的影像,令人难以相信出自没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所完成,这也证明原民血液中,天生艺术家基因的根深蒂固。

原本往返部落与都市的王亚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同了原民部落文化,也接受了4年一期,合计8期的原民成长培训中的前3期,他可以通过数百公尺海泳考验,也能在山上不惧黑夜生存。经过这些考验,黝黑变壮的王亚梵腼腆的说,“我觉得我的母亲很伟大!”

舒米的返乡,不仅让亲子关系紧实了,她还说服了68个农户,同意采林务局提供补助款所提出的“不用农药”自然生态农法。她说,就常晚上带着辣辣的水(小米酒)、可以嚼的食物(烤飞鱼),跟老人家搏感情,并问,“谁说没用药就不能种?再上一代也没用过药,不是吗?”终于,大家都愿意试了。

在这个临海水梯田复育案中,最大特色就是原民文化,除了“海稻一号”水稻的栽种,舒米说,还有当地阿美族过往才有种植的轮伞草、大叶田香的复耕,前者可以用来编草席、包包、座垫等,大叶田香则是香草植物,可入菜、可做茶,且有农药长不出;田里也会有“达鲁岸”(原住民农舍)兴建,展出各种原住民农产、手工品。

舒米强调,其中已有一分半的地,种出390公斤的海稻一号米了,他们还会种轮伞草与大叶田香,田里并有原民艺术家的雕刻、装置艺术,加上生态旅游、部落文化,丰滨港口部落的阿美族要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花莲丰滨全球罕见临海水梯田因没有而休耕30年,2011 年元月14日水路修通,幕后功臣舒米‧如妮说,已有第一批“海稻一号”收成,未来还要复耕大叶田香、轮伞草。(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