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由中国号 曾创无动力渡洋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苏龙麒台北5日电)可望6月返国的“自由中国号”古帆船,建造于1890年间,57年前为参加美国的国际帆船比赛,从基隆出发横越太平洋,靠人力与风力、历经暴风与迷航,最后成功抵达,当年轰动一时。

“自由中国号”是建造于1890年的中式木造古帆船,因为是在基隆下水,所以原本命名为“基隆号”,民国44年为了参加美国纽约帆船协会主办的国际帆船比赛,当时的台湾省主席严家淦将船改名为“自由中国号”,从基隆港出发,是第一艘无动力、仅靠风力与人力横渡太平洋的中式古帆船。

“自由中国号”当年4月出发,因船上无电子仪器,途中舵柄还数度被暴风打断,同年8月才抵达旧金山,历时100多天,虽成功横渡太平洋,却错过比赛,最后船被转捐给美国一间博物馆。

“自由中国号”最初虽然是国家财产,之后辗转却被弃置在美国旧金山贝梭岛一家私人船场,因保管费庞大,船场主人原打算将它拆解销毁。前行政院长刘兆玄得知后,指派文建会与环保署人员前往美国,评估“自由中国号”文化资产价值。

先前陪同当时环保署副署长邱文彦赴美的助理表示,古船可能因为阻挡航道,有部分船体被削去,仍保有古中式木帆船原貌,只是已年久失修,所以希望尽速运回台湾。

邱文彦说,“自由中国号”全船都用很精密的卡榫技术衔接,因此决定用全船直接运回的方式,以避免拆卸后无法完全组装回去的问题,目前正在协调运送方式与运费等问题。

邱文彦表示,“自由中国号”运送回台除了具有历史意义外,如果能够组织团队研究它,也可以对古代的造船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沉船考古与古代造船技术史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他指出,未来将继续争取经费让“自由中国号”移入基隆的海洋科学博物馆内部陈列保存,并组织团队研究“自由中国号”的造船技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