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古国:大吴哥城之巴戎寺(上)

文 / 摄影 意文

人气 223

【大纪元2012年04月22日讯】按吴哥文化认为,世界中心耸立着须弥山,这是众神聚集的地方。巴戎寺(Bayon Temple)建筑形式复杂与象征意义强烈,成为世界上最神秘与迷人的宗教圣地之一。

位于大吴哥城的正中央心脏地带的巴戎寺,距离各个城门都是1.5公里距离,寺中有49座四面佛塔,加上吴哥城五座城门上的佛塔,共54座,代表当时高棉版图下统治的54个省份。


全景


12世纪末、13世纪初时,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从越南占婆人手中,夺回沦陷的首都吴哥。为纪念这场战役,将原本只是座小庙的巴戎寺,短时间内扩建成具备圣殿、藏经阁、修道坛等规模的皇家寺庙,并且命匠师在寺庙回廊上,雕刻了这次不朽的战功,铭记着历史,告诉后人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巴戎寺由于规模宏大,在阇耶跋摩七世去世时尚未完成,可以看见很多廊柱、墙壁尚未装饰,寺庙也较简朴。同时,巴戎寺还成为吴哥地区最后修建的一座寺庙。


全景


吴哥历代国王征求平民百姓建庙,吴哥国王灌输人民王是天神转世,人民若想到国王的天国世界享天福,受此思想影响,吴哥人民勤奋无悔地建造了至今世界上最庞大的神庙建筑群。

真腊古国迁都金边,整个吴哥王城从此掩埋在丛林树海中,从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消失,无人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为寻找珍贵的热带蝴蝶,无意中在原始森林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回欧洲发表文图并茂的游记《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才重新发现吴哥。

高棉的微笑

东西南北各城门是塔门型,上雕有三公尺高的阇耶跋摩七世微笑面容,就是最有名的是“高棉的微笑”。这些佛塔,高矮不一,每一面像都带着不同的微笑,每张略带神秘的脸庞,随着日照角度的变化,产生完全不同的光影变化,眉宇轩昂、慈悲和蔼,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丛林塔的型式

身为国庙的巴戎寺建筑结构相当复杂,经历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成为今天所见丛林塔的型式。事实上是由两座不同时代和造型的寺庙叠加而成的,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


鉴于先前被占城入侵的经验,阇耶跋摩七世以红土将城墙筑成8公尺高又厚实,城外建有3公尺的护城河包围。外围有五座城门:南、北、西大门、以及死者门和正门面向东方的胜利门。

与小吴哥相似,巴戎寺也建在三层基台上,底层基台尺寸为南北140米、东西160米,二层基台尺寸为南北72米、东西80米,三层基台为十字形平面,中心为圆形平的雕刻塔。

各层基台的周围有围廊,基台中部和围廊上共有塔49座,形成林立的塔群。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像,象征着当时高棉王国的强盛。


一景


巴戎寺以高棉的微笑塔门、回廊壁画而著名,因为阇耶跋摩七世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 Meru )(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坛城最高处是五座耸峻的尖塔,一座特别高的位置于建筑的中心点,代表须弥山,是诸神所在地。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


高棉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使其成为柬埔寨著名的标记。



神寺的内部总共分为三层,包括:圣殿、修道场和藏经阁等,大大小小的庭院共有三百多间。

作为国庙的巴戎寺,建材应该是采用最大块的原石,才能表达建筑的宏伟壮观,但巴戎寺的建筑结构,几乎都取自附近小吴哥窟所剩下的石材,用中、小型沙岩块堆叠而成。即便如此地仓促赶工完成,巴戎寺所展现高棉石雕艺术的光彩,依然令人惊叹。


一景


一景

一景


处处可见女神雕像既美丽又庄严

一景

庙前回廊的屋顶已崩毁,残留着石柱和石壁,石柱上雕刻纹路依然清晰可见,柬埔寨政府无力修复,目前由联合国文教组织整建中。@*

相关新闻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笔下的吴哥王朝
真腊古国:真腊风土吴哥今与昔
真腊古国:高棉建筑艺术顶峰 吴哥(上)
真腊古国:高棉建筑艺术顶峰 吴哥(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