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从孤儿到宝贝 五华童的生命奇缘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2年08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安雯纽约报导)华裔少女Rhianna刚过完15岁生日。看着小她两个月的Mei -An,Rhianna开心地说:“我们五个就像姐妹一样,平均每年见两次面,大家在一起共同欢度中国新年,纽约新年游行更是不能错过的。今年暑假我们计划到佛罗里达去钓鱼、滑水。”

14年前,Rhianna、Mei –An和另外三位只有十四、五个月大的华裔女童,于同一时间在上海孤儿院分别被五个美国家庭领养。从东方至西方,自此,五个女孩的命运改变了,彼此的缘分也紧紧地牵系在一起。

女孩们珍惜每次的相聚时刻。后排左二为Rhianna,后排左三为Mei-An。(图片由Rhianna提供)

这五个家庭虽然散居于纽约、维吉尼亚、俄亥俄、马里兰州,但五个女孩时常聚会,亲如姐妹。日前,Rhianna和Mei -An在Rhianna妈妈芭芭拉(Barbara)和长岛领养华裔儿童家庭中文学校创办人郭曼丽的鼓励下,畅谈自己14年来在美国的成长历程。

Rhianna.犹太妈妈敦促中文学习

Rhianna 就读于拉瓜地亚艺术高中,她说,虽然自己是孤儿,但感到十分幸运,对于妈妈芭芭拉更是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我真的很幸运,遇到这样开通的母亲。从小我因为和犹太裔籍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许多小朋友都十分好奇地问我其中原因。对此,豁达的妈妈从不隐瞒,小时候她就告诉我是被收养的,她不但非常尊重我的个人意愿,而且对我付出了比一般妈妈成倍的爱。她对我说:你就像我亲生的孩子,我对你的爱和亲生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多。”

懂事的Rhianna 在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孩子的一刹那,非但没有怨天尤人,而且非常庆幸自己能遇上如此慈爱的母亲,更是感激母亲督促她不忘中华文化,坚持让她学中文。“在美国生活多年来,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美国人,没有他乡异客的感觉,虽然这里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成长在这里,美国是我的家。”热爱艺术的Rhianna毕业后计划到朱丽叶音乐学校深造单簧管和双簧管,盼望未来能够到纽约交响乐团演出。虽然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但她没有回大陆工作的打算,因为那里没有自由和民主。她说自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她觉得不能讲自己要讲的话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不愿到中国工作,但作为一个中国人,Rhianna说她不会忘了自己的根,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她将继续学习中文和历史,尽可出席更多有关中国的文化活动,将来并把中华文化教给自己的孩子。她表示学习中华文化这个意愿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因为妈妈是她的背后推手。

Mei-An.华裔养母 美式管教

Mei-An的养母则是会讲广东话的美籍华裔,目前她在私立学校上高中10年级。她说每年她们五个“姊妹”的生日聚会是她的开心时刻,大家总是玩得不亦乐乎。母亲十分重视她的中文教育,更让她学习中国舞蹈,不忘自己的中国根源。

她说,虽然母亲是华裔,但非常爱护和尊重自己,把她当大人对待,给她充分的决定权。和许多华人家长不同的是,豁达大度的母亲从来不强迫她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没有强迫她上补习班。

Mei-An介绍,目前其所在高中就有中文课程,并且学生每年都有去中国的机会,她对此感到异常期盼。除了喜欢跳舞,她表示自己对烹饪、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很感兴趣,但目前对自己未来的生涯还无法确定。

提到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承传﹐Mei-An表示,如果自己选择将来要孩子,一定会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中华文化﹐她还会告诉他们怎样购买挑选中国美食。但她不会将中华文化强加给他们﹐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自然地吸吮。

芭芭拉.钟爱养女 珍视缘分

热爱中国文化的芭芭拉虽然身为犹太裔,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她说,传统教育很重要,虽然她也教Rhianna犹太文化,但孩子毕竟有中国血统,保留她自己与生俱来的文化非常重要。她经常带孩子到中国城吃中餐,过中国新年时还给她包红包、吃饺子,她目前更是努力存钱打算带Rhianna到中国旅游,亲眼目睹中华文化,特别要逛逛Rhianna的故乡——上海。

她说,自己尽可能给Rhianna最大自由,让她有自己选择的空间。比如,芭芭拉最先让 Rhianna学习钢琴键盘,后来她不喜欢了就顺着孩子意愿让她到校乐队学习管弦乐。她对待Rhianna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特别喜欢把 Rhianna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避免腻爱。对Rhianna,芭芭拉没有像虎妈一样的严格要求,“她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我愿意和她一起分享每一分钟,每一分钟对于我来说都是最大的满足。”芭芭拉说,以后孩子长大后选择什么文化,那是她自己的选择,无论选择什么她都会尊重她。

Rhianna与美国父母及郭曼丽(右1)合影。(图片由郭曼丽提供)

最让芭芭拉难以忘怀的是1998年12月13日那一天,护士把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送到芭芭拉手上,当她看到16个月大的Rhianna的一刹那,她就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小生命,此刻她觉得等了一年半领养到这个孩子所花费的一切时间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她上前查看Rhianna,给她换尿布,尝试给她食物,24小时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就连Rhianna闭上眼睛睡着了也不停止。现在她还小心地保留着Rhianna当时穿的小衣服。

芭芭拉说,当年来自美国的五个家庭通过同一个机构一同到上海领养孩子。直到现在这五个家庭还一直相互联系,虽然远隔异州,但大家有时间就在一起聚会聊天,尽最大可能让孩子们一起玩耍、说笑,因为这五个孩子源于一个孤儿院,这种巧合是极其少见的,大家相识就是缘分。孩子们来自一个地方,大家彼此相互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也是相同的。

女孩们一同出游,左一为Rhianna,左二为Mei-An。(图片由Rhianna提
供)

郭曼丽.搭建传递中华文化的桥梁

身为长岛领养华裔儿童家庭中文学校创办人,郭曼丽介绍,1999年,两个领养家庭妈妈找到她要求其为自己的孩子教中文。在授课过程中,她发现西方家长们对中国文化有隔阂,美国人对中国式的东西不太了解,于是要求家长必须和孩子一起上课,为这些特殊的中西家庭搭建起传递中华文化的桥梁。授课传艺过程中,不但孩子能学中文,家长们同时也可了解中华文化。至今,学校已开设12年,其执教过的领养家庭已有200余个,让她感到最大欣慰的是凡她教过的孩子都喜欢学中文,都深深领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光是Rhianna一个学生,在她那里就陆续学习了8年中文。

郭曼丽说,这些华裔领养儿童在西方家庭中得到正面成长,并重视孩子保持中华文化,可以说比在美国长大的ABC还幸运,没有认同问题。希望华人家长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大压力,不要过分追求学习成绩。相反,领养家庭父母不追求孩子成绩,却注重孩子社交礼仪,父母也尊重孩子,听取孩子意见,把他们当大人看待,鼓励他们朝才艺方面发展,在选择活动上给予充分自由。

郭曼丽带领养华裔儿童参观华人社区-法拉盛。(图片由郭曼丽提供)

除了教授中文课程,郭曼丽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参与华人社区文化活动,本身有着舞蹈专长的她还教授孩子们彩带舞,扇子舞,功夫等中国传统特 色的中国才艺,并到养老院,学校,及赈灾活动中表演。“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大家在中文学校都感到非常开心,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中国文化,并且一起长大,有一个她们归属的地方”郭曼丽表示,今年感恩节当日她将为中文学校的 领养儿童举办一个成人礼仪式,安排孩子们向抚养他们的养父母谢恩致意,不忘父母的多年养育之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