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专访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主任张景南

推广华语正体字 深耕侨教文化扎根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陈天成纽约采访报导)“汉字的本身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有着意义的文字。”过去一年里,由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的“台湾书院”在海外积极推动正体字,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主任张景南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可以让人们受益一生。”

“无‘侨教’就无‘侨务’,做侨教工作,也就是推广中华文化,让人们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纽约“台湾书院”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为推广华语文,加强联系在主流学校任教的华语文教师,通过与侨校及当地社区等管道,主办、协办了多个哲学、文学、艺术等相关讲座和活动,协助推动正体字进入当地主流系统。

张景南说:“像在美国出生的孩子,虽然有着华人的面孔,但是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因素,他们的思想、生活习惯就和美国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华人后代在父母的引导下,通过我们的活动接触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更多正体字。”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四千多年前,黄帝史官仓颉依照日月山河之形而造字,汉字用“形声”的法则解决了书写与语音对应的问题,成为世上唯一“视觉辨识”的文字系统,并维持了一千多年的国际文字地位。

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汉字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以正体字呈现的书法作品。正体字以其深远内涵和形体之美联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成为正统中华文化中璀璨的明珠。
[[3]]
正体字是中国社会自商朝起、三千多年来所使用的文字,是认识中华文化无可取代的锁匙,全球使用正体中文的人口主要在台湾,台湾对正体字的发展及保存有重要且不可取代之地位。

●简体字丧失汉字内涵与形体美感

但中国大陆推行“简体字”几十年后,到现在很多人都渐渐不认识“正体字”了,还把正体字称为“繁体字”,而简体字也因其简化,切割了字体的结构,抹去了文字的意义,丧失了汉字的内涵和形体之美感。来自台湾的张景南,对此深感遗憾。

“汉字的本身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有着意义的文字。比如国家的‘国’,外面方框是边界,里面是‘戈’,就是武力,还有‘口’,就是人口,里面的一横就是统一,像现在的国家都要有这些才能是一个国家。而简体字的‘国’呢,是一个框,里面是一个‘玉’字,只有金玉而已,怎能称为国。”经张景南这一解说,中国文字之美即刻跃于眼前。
[[2]]
他再举例,“那个爱心的‘爱’,正体字中间部位是一颗‘心’,上面是一个手,所以一个人对一个人的爱,是掏心掏肺给对方,才能叫爱。简体字的‘爱’字,中间的‘心’被拿掉了,无心之爱,怎能是真心实意的爱呢?”

“还有工‘厂’的‘厂’,工厂里面要有东西才能叫‘厂’,简体字则是一横一撇,里面没有东西怎么叫厂。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打开话匣子,张景南说得生动,也让人感受他深厚的国学底子。

汉字形、神、意兼备,从自然类象中衍生,是对自然现象的高度概括与凝聚,汉字诞生之时,已赋予其相应的五行属性。汉字体现五行属性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汉字是以形状来体现,有的字则是以神态来体现,而有的汉字则是以意义来体现。

“中文里面强调五行,金、木、水、火、土。像那个‘东’字,里面有‘木’、有‘日’,因为木属东方,火属南方,西方是金,北方是水,日和木一起嘛,所以是东方。还有的汉字是根据偏旁部首区分五行,汉字中带木旁草头的字属木;带金旁、玉旁的字属金,带火带日的字属火,带土带山的字属土等等。”在张景南眼中,汉字不只是文字,是富有深厚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体现。

张景南认为,华人不仅拥有独特意涵的文字,还拥有着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随着文化的熏陶及年龄、阅历的增长,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会更深刻。

●诗词之美 中华文化瑰宝

他仍然记得年少时读南宋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当时只喜欢写诗,只关心功课成绩的他没什么感触。

“年纪轻不知道啥是愁滋味,以前我觉得这词写得不好,秋天跟愁有啥关系。”而今尝过酸甜苦辣,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才发现写得真好。“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秋天是个萧杀的季节,‘心’上没有‘秋’就没有萧杀,就不会有‘愁’。词人把这种情感表现在文学作品里面,而文化内涵的部分又充分展现在文字当中。”

张景南还回忆到,一次在北美华人作家协会的年会上和作家们交流,谈到文学人生,张景南便以宋词〈虞美人 听雨〉一抒情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又是秋天,十分凄凉,孤独一人,听雨独自在滴。人生数十寒暑莫论聚首时的欢乐,或分离时的悲哀,一切终将化散。此时再来听雨,也只有‘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多么沉重的感叹,越是情深之人,越发能体会人间离合际遇的无情。人的一生在词人笔下,只是‘听雨’,便可道尽人生。”听张景南感性抒发,让人重温中国古代寓意无限的诗词意境。

文学也表述历史,张景南以《三国演义》的开场白举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虽然上半段完全是写景,但是道出中国五千年历史就像长江一样不停地流淌。五千年出了多少英雄,然而青山还是青山,夕阳还是夕阳。”

张景南继续侃侃而谈,“下半段,‘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白发老人在江上垂钓,看看秋月和春风,和朋友喝着酒,谈谈历史谈谈文学,谈笑当中,说不完多少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几句话,道尽历史规律,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底蕴、精华。”

●扎根中华文化 一步一脚印

面对渐渐被人遗忘的文化,张景南颇有感触地说,今天的活动就会成为明天的记载,所有历史都是大家做过的事,再记录下来,被称为历史。要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大家一起来做,一起推广,让中华文化在下一代心里扎根,这就是在创造历史。

于是,在张景南服务的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在纽约多个中文学校除了开设周末中文班课程外,还开办了夏令营项目。“我们从台湾请一些老师来,和纽约的老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在周末班和夏令营授课时,给学生介绍传统中华文化的东西,教他们中国功夫、剪纸、做香包、打陀螺等等民俗才艺,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中的节气等传统。”
[[4]]
[[5]]
但对小孩来说,诗朗诵、查字典似乎不太容易吸收,于是他们就在端午节、中秋节、新年、龙年等民俗节庆,设计出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分组做简报。“通过学生自己的作业,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来越多,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如果学生中文不好,老师和家长就会参与到他们的作业中,成了‘全民运动’,师长、父母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着文化的传承。”

张景南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要一步一脚印地做,就如同一个人文学修养的形成一样。

“唐诗、宋词、元曲、民间小说、诗集、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包括讲话、谈吐,不断吸取这些文化精髓,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文化内涵的体现。因而,一个人的内涵是装不出来的,装得很有学问,满腹经纶,没有用的。人跟人之间,你一听你一看,几次之后就知道这个人到底有几两重。所以这个部分人要不断地去充实,没办法一蹴可成。”

也正因为这样,海外华文教育有时并无法马上看到成果。张景南对长期坚持在华语文教学岗位的教师表示敬佩,感谢他们的默默奉献。

“教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有成就感很难,在做华文教育这条路上,要得到回馈可能得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对长期坚持在这个岗位上的教师们表示敬佩和感谢。我认为,要做就要做扎实,还要有远见。老一辈人都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说:前人没种树,后人就晒太阳。”

“你播种,可能你看不到收获,但是当从事华语文教学的每位老师都尽心尽力去做的话,一定积沙成塔。”张景南坚定地如是说。

(责任编辑:索妮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