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华尔街精英分享成功心得

专访洛杉矶摩根史丹利投资银行助理副总裁杨家淦先生

人气 22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2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盛元洛杉矶报导)现任洛杉矶摩根史丹利投资银行助理副总裁的杨家淦先生,曾以经济分析师的职务,在纽约华尔街的著名投资信贷银行工作过11年。在为世界著名银行和各大公司的投资操盘过程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身处华尔街的广阔见识也让他获得了独到的心得,他的见解及观点,会为读者开启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华尔街崇尚英雄 锤炼意志

美国8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华尔街》,其中的一个片段是用100万美元的巨额在下赌,谁赌赢了谁就是英雄。杨家淦认为华尔街是一个崇尚英雄和造就英雄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一个人的意志锤炼得无比坚强。他曾经见过一名华尔街的经理,专门喜欢聘用在大学里有着运动背景的运动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常会觉得运动员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而华尔街的经理让杨先生知道,运动员具有很强的竞赛意识和永不气馁的抗挫折心态。一场比赛下来如果以惨败的结果结束,不是下场去苦恼,而是立即让运动员站起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争取在下一场比赛中反败为胜。

华尔街对人的训练思路是永远考虑怎么赢,而不是固守怎么败。实际工作中,杨先生看到很多运动员出身的员工,虽然不那么聪明机灵,但是把控事物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却远远好于聪明却脆弱的员工。华尔街的英雄主义使人感到今天坐在华尔街办公是英雄,明天离开就无人问津。到了40岁或50岁以上,华尔街的普通职员已经变得很少,这是因为到了那个年龄,少部分人晋升为主管,大部分人则怀着英雄的悲情自觉离去。他们的离去不是因为不优秀,而是因为在那个后浪推前浪的金融波浪之地,永远会有新英雄将前面的悲情者替代。

杨先生在华尔街工作的最大收获是培养了积极的态度,锤炼了百折不挠的意志,在世界金融的顶尖之地,学会了驾驭多方面事情的能力。他见证了华尔街从人工操作到电脑发达的整个过程。过去打一个电话、用一个手势轻轻比划就能做到年赚百万的记录。现在已经渐渐将那个以个人为主的封闭垄断市场打破,虽然他也看到一些黑箱的作业,但是杨先生认为华尔街不仅仅是一个金钱的游戏场,还是一个间接造福人类的地方。

每当有新的公司想上市,或者科技方面有了什么新的进展,都要找到华尔街去要资金求得支持。也正是因此,华尔街的财富源源不断。因为他们可以最先一步地知道新科技的动向、最新点子的提出和新公司的运作方向,等到三年后新公司或新产品兴盛起来,华尔街已领先一步地致富。

投资不是投机 要抓准时机找规律

很多人都想投资房地产或股票赚钱。但杨先生建议每个人还是应该在自己的所在领域里好好耕耘。如果开一个小店比投资的钱来得更好就不要去轻易投资。2000年美国股票风靡盛行,很多人看到炒股者一天能有几万、几十万的收入羡慕得不行,有的辞去工作专门炒股,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收入还丢失了原来工作的饭碗。杨先生认为投资不是投机,也要静下心来研究规律。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网上和专家求教探讨。但有人在网上购物3、4个小时乐此不疲,而研究自己的投资却不舍得花功夫。

杨先生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周期,有一个上下起伏的规律。要花深入的功夫研究才能发现机会,投资没有永远的赔和赚。看投资机会也要结合一些哲学的思想,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光鲜的一面。投资如果只抱着一个东西不放,今天赚的钱也许明天就会吐出去。投资就是要抓准机会,找到规律,知道周期的大致变化,以便知道钱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出。

华人专精数字 应学会包容合作

世界上华人和犹太人,对数字有着特别的敏感和天赋。犹太人由于来美国时间早并精诚合作,在美国的经济命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华人由于不注重自身的提携与合作,常常孤军奋战,整体经济实力在美国没有什么分量。每年9月的犹太人新年,交通异常拥挤的纽约立即变得畅通,是因为有许多犹太人在金融重地–纽约上班,杨先生认为华尔街犹太人几乎能占一半的比例。他们虽然平时也竞争激烈,但是互相之间并不妒忌,有了升迁的机会一定会先推荐自己的同族。而华人常常有提升同胞自己将被取代的心理,致使整体力量提升很慢。

在犹太人合作的项目中,总是把目标放在第一,设法先把事情做成,等成功了再分利益,因为他们认为做不成谁也赚不了。而中国人常常先争起来,结果因为意见不一而把事情搁浅。杨先生建言,既然来到了国外,中国人应学会入乡随俗,学习犹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把自己的眼光放远、放大,学会理解和包容。不去扎堆跟风,多元化地设计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新闻
7月4日独立日 在哪看南加州壮观的烟花
社区座谈 杭市长与议员答争议性市规
南加州小西贡夜市 每周末欢庆到9月
美攻击直升机在印太首射新型导弹 击沉船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