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理财诈骗4022万 上百人血本无归

人气 105

【大纪元2013年04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近日,大陆中信银行再曝运用理财产品诈骗案件,目前4022万资金无法追回,受骗人员117人血本无归。多方媒体报导大陆银行业黑幕重重,亦有业内人士揭露大陆银行理财乱象丛生,庞氏骗局比比皆是。

银行无内控致庞氏骗局频发

4月16日大陆媒体报导, 2011年6月至10月期间,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前副行长郭文雅以及贾芳芳等人,以中信银行“联合理财产品”为诱饵,在中信银行的办公场所诈骗117名客户共计4022万元。

报导中称,郭文雅等人以超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再将吸纳到的资金发放高利贷给企业牟利,最终于2011年10月底因资金链断裂才使得事情败露。

据受害人介绍,如果不是中信银行支行副行长的信誉保证,决不会这样轻信她,没想到银行副行长亲自发售的“理财产品”竟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整个过程都是在郭文雅的办公室里谈利息、签合同的。

有法律人士分析,银行员工在银行办公场所、工作时间内完成了销售过程,银行员工的违规操作并没有引起银行的察觉,并没有因此进行风险内控,银行应该承担责任。

此案并非个例,仅中信银行短短两年内,前有海南分行职员邓倩娴诈骗公众资金3.5亿,后有温州分行高某违规挪用客户2000万资金投向高利贷。

还有2012年12月被媒体曝光的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其发售的中鼎投资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达到12%以上,但是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却不尽如人意,根本无法到期兑付。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银行没有内控从而导致庞氏骗局频发,事发后银行的处理路径也如出一辙:先开除或免职涉事员工,随后对外宣称“其个人行为与银行没有关系”,以银行的名义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最后却要投资者独自咽下苦果。

大陆银行理财产品被指乱象丛生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大发展,一些银行及银行工作人员非法吸存、私售非银行投资产品、非法集资等案件频频被曝出。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而理财纠纷时有发生。据银行人士透露,银行理财经理卖力向客户兜售理财产品,高额的回报和热情的推销背后,其实暗藏很大的玄机。销售人员一般可获得5%—7%的提成奖励,一个营销水平高的理财经理一年仅提成就能挣到四五十万。

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行长对大纪元记者说:“银行内部乱象丛生,你都不知道有多黑暗,银行呆账和坏账都数不过来,还有理财产品销售误导、客户信息被出卖,放出去的贷款不知道运用到哪里去的这样违规违法的事情发生。”

据大陆媒体报导,银行出售客户信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被出售的客户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络方法和家庭地址等。甚至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向他人出售客户个人信息,导致银行客户资金被盗,造成损失3000多万元的案例。

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形成的资金池,被业内称为影子银行,新任中共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影子银行的“资金池”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庞氏骗局”,一旦风险累积到超出市场承受能力,“击鼓传花”的游戏就会结束,风险会集中释放。

(责任编辑:高谦)

相关新闻
银行理财跨足海外台商  并锁定退休潮
银行理财商品 利诱您
华裔移民投资血本无归上班族不敢退休
华夏银行客户被骗谁负责:银行还是员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