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为什么不会买下世界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7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严海编译报导)中国近来在国际上许多大手笔收购案,令西方社会怀疑中国会不会买下世界。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沃尔夫(Martin Wolf)日前一篇相关文章引用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学者诺兰(Peter Nolan)的研究,认为中国不会买下世界。目前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具有全球意义的企业。中国眼中看到的,仍然是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世界经济。

文章说,从中国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明显特点仍然是依赖他国专有技术。这就解释了中国为什么拼命努力获得技术情报。更深一层地说,中国距离“买下世界”真的很远。

诺兰教授在剑桥大学教授中国发展课程。2012年,他出版了一本发人深省的书《中国将买下世界?》(Is China Buying the World?)。诺兰书中结论是持否定态度。他的观点是:我们进入中国经济范围内,而中国不在我们经济中。

少数主导性跨国企业植根于先进国家 但都在中国投资

诺兰教授认为,经过30年来由技术驱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改造了世界经济。通过整并、收购和外国直接投资,造就了为数有限的主导企业,而这些企业几乎完全植根于先进国家。

诺兰教授采用2006-09年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全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数量分别是: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2家;碳酸饮料制造业2家;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制造业分别为3家;啤酒、电梯、重型卡车和个人电脑行业分别为4家;数码相机业6家;汽车生产和制药业分别为10家。

而这些企业已进行了巨大的跨国界投资,尤其在中国。

中国净投资额为负数

再者,1990年和2012年之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飙升,从2.1万亿(兆)美元上升至23.6万亿(兆)美元。在2012年,高所得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仍占总对外直接投资额的79%。在2012年,美国的对外投资额是5.2万亿(兆)美元;而英国是1.8万亿(兆)美元;中国则是5,090亿美元。

中国的净投资额,即对外投资与外国对内投资间的差异,则是一个巨大负数:3240亿美元。在2009年,68%的中国对外投资据推测是在香港。

外企占中国经济产值比例高

诺兰教授认为,全球经济过去30年发展至今,重要产业就少数几家跨国企业主导。而中国如何融入这个世界经济体呢?

中国成功地发展为世界生产厂家提供工人和市场。

据统计,2007-2009年间,外商投资企业占中国工业附加价值(industrial value-added)的28%、占中国高科技产业产量的66%、占中国出口额的55%、占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90%。因此,中国对由外国人管理的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

连先进国家消费者及政府都对这些全球性公司侧目,更何况中国。

全球行业高度集中 中企难抗衡

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向世界市场提供这些产品总销量的一半或全部。在企业合并之后,许多行业已出现类似集中程度。

“系统整合者”公司负责组织全球生产和销售。“此类企业通常拥有某些关键属性的组合,其中包括为新大型专案筹集资金的能力,以及可以投资高水平研究和开发费用,以维持其技术领先地位、建立全球性品牌、投资最先进资讯技术和吸引最优秀人力资源的必要资源。”

由于现在各个工业的翘楚还都是先进国家的企业,中国会发现发展全球意义的公司会非常难。

(责任编辑:王桦)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