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盐是“完美毒药”吗

人气 5142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7月27日讯】(大纪元美国新泽西讯)7月9日,美国新泽西州高等法院陪审团裁定,李天乐因铊杀枕边人,谋杀罪名成立。面临她的可能是终身监禁。

从相片上看,人们可能不会把这个外表端庄的女人和冷血的杀人犯联系起来。而且,李天乐的简历非常完美:中国名校毕业、美国留学、大制药公司工作。她所拥有的,正是无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源源不断到美国求学的中国学生所做的也只不过是踏着相似的脚印,想复制她40岁前的“成功”故事。她在施贵宝(BMS)工作期间,从事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研发工作,作为共同作者, 有近10篇相关论文发表,对一个研究人员而言,这还是个不错的记录。为什么在人生的收获季节会陡起杀机,主演起了新版的“完美谋杀”(A Perfect Murder, 1998)?

很多网友分析,是李天乐偏执好斗的性格导致了家破人亡。李天乐的性格当然有问题,爱极生恨,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别人得到,甚至要亲手毁了他。

但性格偏执好斗的人,大有人在。不过,很多人就是斗斗嘴,最多也就是出点“家暴”丑闻。导致李天乐下“毒手”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是她对丈夫绝望之后,却对“铊” 寄予了过高的希望,心存侥幸,还以为铊盐是什么小李飞刀,可以杀人于无形, 不会留下任何犯罪痕迹。

铊(音:它)盐曾经被吹捧为“完美毒药”,无色无味,“很多实验室无法检测”。媒体也不加分辨,广泛引用这一说法。一时间,人们还真以为铊盐是隐形杀人武器。为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各种关于“铊杀”的狗血剧情在小说、电影电视上大量出现。据维基百科介绍, “铊杀”情节出现在至少18种侦探小说,电影或电视剧中,甚至在“犯罪现场”(CSI)的一集中也出现过。其中,英国作家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961年的畅销侦探小说“白马”(The Pale Horse)最为著名。在她的小说中,有关铊中毒的症状描写非常仔细精准:病患会感到乏力、刺痛、呕吐、头发一把一把的连根脱落。 据报导,克里斯蒂的这本小说救过人的命,但是也诱导无数的人用铊害人,甚至包括曾经的萨达姆政权。

且不说利用铊杀人者的狠毒心理,单就铊本身而言,也绝不是那些罪犯们所期待的什么所谓“完美毒药”。

首先,铊盐并不是什么很难检测的“暗物质”。早在60年前,铊的分析方法就已经很成熟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铊盐的检测限低达纳克级,也就是说,1百万升水中,只要有1克铊盐就可以检测到。但由于铊盐检测的需求量太少,剧毒品的保管又严格,致使很多分析实验室从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角度,不愿意碰“铊”。

其次,铊盐曾经被心理阴暗的投毒者所青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投毒真相容易被掩盖,因为铊中毒初期症状常常被误诊为发烧或其他的疾病。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铊中毒的典型症状(如剧烈疼痛、呕吐、头发脱落、指甲出现白色横纹等)表现出来后,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真相一定会被揭示出来。而且,由于铊盐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是被严格管制的化学品,嫌疑犯很容易被锁定。

中国古人讲“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三尺头上有神灵”。意思是说,神灵无时无地不在,人不管做了什么样的亏心事,他可以骗得了人,但他永远无法瞒得过神灵,而且或迟或早一定会遭到报应的。清华学生朱令受害案中古道热肠的贝志诚,李天乐投毒案中聪明细心的华裔护士,不经意间使作恶者精心设计的“完美谋杀”破局,这也或许是冥冥中天意的彰显。

唐伯虎有诗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如果真有俯视众生,明察秋毫的神在,恶意投毒,致人于非常悲惨的境地,这种人百年之后,想再回头做人,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平时多存善念,多结善缘,如此或许才能远离悲剧。

(文/秦端阳)

  

相关新闻
被控毒死丈夫 李天乐不认罪
李天乐毒夫案开庭 死者体内铊量超极限
北大妻“铊杀”清华丈夫 恐判终身监禁
2024 新泽西海滩及城镇宵禁指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