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投书:我所知道的东南亚归国大陆华侨的遭遇 (之三)

变相劳改的华侨农场

人气: 4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8月28日讯】 【编者按】在印尼过着富足安静生活的祖母,喝了中共的迷魂汤,执意于1961年携全家回国,当即就被发配到农场。破土断木,垦荒筑建,却食不果腹,变卖家俬。那时本文的作者还是孩子,也不得不天天先劳动而后再上课。而被骗回国的外婆很快醒悟,使出妙招,成功阻止了她另一个想回国的女儿……

作者:郭宝(纽约)

成批的华侨回国后,多数在省侨委的安置下被送到各省的华侨农场垦荒作业。大陆公布现有84个华侨农场,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吉林等五省,人口约25万人。这些人到华侨农场后命运如何呢?
   
陆丰华侨农场成立于一九五二年,当时的场部设在一区,隶属省侨委,性质是国营农场,当年被遣返的二十七个马共来到这里开场,场人称“二十七把锄头”。一 九六一年三月,我祖母下到农场后,被安置在四区,虽然年已五十五岁,也作为建筑队队员,到离住处约三公里的石鼓山,破土断木,垦荒筑建。

艰辛的生活 强制的洗脑

祖母担石挑水,月工资12元。我父亲开始到附近的南塘小镇变卖家当。我家有辆28寸德国产的单车,我父亲将车灯拆卸后带去南塘换粮食,后来就卖首饰,一钱金器只有人民币二十几块,最后家里仅存一块瑞士产的“梅花”表。一些人没有东西可卖,就趁夜色降临时到地里偷蕃薯,农场种有多种经济植物,因季节不同可偷青爪或花生等,这在农场是见怪不怪。
  
记得有一天早上,妈喊了我半天,见我不能起床,急忙送我到医院,医生检查时问我吃了什么,我说吃了家里的半瓶钙片,因为找不到东西吃。爸妈白天上工,晚上经常加班但没有加班费。他们上工前要听指导员读报,放工后回家还要听汕头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和革命歌曲。这种喇叭安在每排住家的第一间,早中晚播放,不管你愿不愿听都得听。
  
父亲虽然开机床,但也只有二十几元的工资,以至他想镶牙都没钱。 后来一位从附近东港镇来的牙医上门兜生意,检查祖母和父亲的口腔后,提出用我祖母嘴里的二只金牙抵我父亲镶牙用的工料费,我祖母的金牙是在印尼镶的,成色好,但为了父亲能够装上牙,只好同意了。但因牙医偷工减料,我父亲的几只牙镶好后没多久就发黑,他一气之下扔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提镶牙的事了。

小孩也不放过 要做工

平时放学后我常到附近捡废铁换零钱,帮祖母找草烧饭,星期天还常和父亲去捕鱼。一次父亲骑单车载着我去给弟弟抓几味中药,抓好药后已是中午,我告诉父亲很饿,父亲仅买二只香蕉给我,来回几十公里,他自己空着肚子骑车回来。
   
当时在华侨农场上小学时,每星期都有所谓的劳动课,一年级要到水稻田里捉害虫,记得有个同学因此引发皮炎还住了院。二年级种甘蔗、茶叶,记得在三年级时,班主任要我们把作肥料的花生渣饼用手放在从厕所打上来的粪便里,然后再用手捞起来放在已挖好的茶树间的小洞里, 这小洞也要我们只有十岁小学生挖。茶季时,上学前规定每人要摘五斤茶叶才可进课堂。祖母见我常扛着锄头上学,叹气说:人还没锄头高,做什么工?

外婆拍照 阻女儿回国

我有一个朋友温彩虹,外婆从印尼回来也住在陆丰华侨农场四区,接到另一个女儿口口声声要回国的信,心想可不能回来受罪,但又不能明说回来是如何的苦,想了一个妙招:她本人站在田基上,肩上扛着平时上工用的锄头,手里提着畚箕,请人照下这张像,与信一起寄出,女儿收到信后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立即打断了回国的念头。
  
文革末期,父亲收到在香港的我舅公二女儿的信,约他到广州市华侨大厦见面(外出须到保卫科登记),从广州回来后说,只准在大厅会面。父亲这次带回很多东西:黑人牙膏、中间带一粒红枣的年糕、水果糖、包装精致的麦片及衣服,令亲友及小同学羡慕不已。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季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