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2015年中国信托违约风险上升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综合报导)日前,瑞士信贷表示,因经济增长下降,房地产市场不振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等因素,中国2015年将面临信托违约显着上升的危机。

瑞信:信托吸金能力下降 违约风险增加

陆媒20日报导,瑞信认为大陆信托行业2015年将面临比2014年更大的问题,2015年到期金额更高,而且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均带来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瑞信表示,信托基金的资本流入已经大幅放缓,2014年4季度同比增速仅28%,而2013年2季度最高曾达到70%左右,2011年以来的平均增速为47%。瑞信预计,信托2015年1季度资本流入将下降,将使上半年迎来下一个偿付高峰时资金更加紧张。

瑞信认为,信托基金的风险与其背景密切相关,90%的信托基金都有大型国企或地方政府作为其背景。出于社会稳定或声誉的考虑,当这些信托基金出现偿付危机,母公司往往会动用其信贷额度或自身资本金进行救助。2014年年中就是这种情况。但其余10%的私人信托基金就可能“面临违约威胁”,瑞信估算它们的规模在1.0-1.3万亿人民币之间。

信用违约常发 投资者对信托产品信心大失

2014年以来,大陆不断曝出信托兑付风险甚至违约事件,导致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对信托产品信心大失,目前信托产品的吸引力也在明显下降。

官媒引用北京国际信托总经理王晓龙的话说,2014年是中国的信用违约元年,陆续曝出了一系列违约事件,这包括了各个金融种类,信用违约已变成了常态。

2014年陆续发生多起信托违约事件包括:吉林信托投资于山西联盛集团的10亿元信托产品逾期;华润信托稳益系列集合信托产品被曝出本金大幅亏损;中诚信托13亿元的“诚至金开2号”集合信托产品7月底到期无法兑付,后宣布延期。

面对这一系列的违约事件,投资者对信托投资信心大失。尤其是在“诚至金开1号”在利息上打破了“刚性兑付”后,接着“诚至金开2号”再次在产品时间上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真可谓心灰意冷。陆媒报导,多位投资者表示,以后不会轻易投资在信托产品上了,因风险太大,没有了“刚性兑付”一说,还是远离信托产品比较安全。

中共屡救信托违约制造庞大道德风险

信托产品“可以说是企业第二个最具风险的融资渠道”,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第一风险是地下融资。张智威说,野村证券确定了自从2012年以来28个涉及信托产品的“类似的信贷风险事件”,“但是迄今没有一个真正发生违约。”

中共政府提供救助避免了2014年的信托违约并舒缓了外界对信托行业的金融紧张将增加的担忧。“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结果。”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伟说,“如果金融市场甚至都不允许违约,怎么能有真正的市场利率?”

有外媒引述经济学家的观点:中国需要让陷入麻烦的信托产品投资人遭遇损失,以展示投资的真实风险。但是中共当局承受不起违约的冲击,屡屡救助濒临违约的信托产品,这将制造一个庞大的道德风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北京承受不起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投资者在中国工商银行外面抗议将足够糟糕。但是最具破坏性的将是投资人对于隐性政府担保丧失信心之后的连锁效应,突然之间,许多公司和地方政府将不得不为信贷支付更大成本或者可能完全无法借到钱。

责任编辑:林锐

相关新闻
大陆债务违约频发 牛刀:2014年引爆危机
大陆5000亿信托5月到期 违约风险大增
中共央行称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 不兜底
大陆近50城楼价下跌 房企资金链紧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