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被领养华童 认同挣扎后拥抱幸运

人气: 39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

【大纪元2016年01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丹纽约报导)18岁的周晓洁(Rhianna Hopkins)是纽约州立大学Oswego分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是,她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她在刚出生不久便遭遗弃,在她16个月大时候,被一对白人夫妇收养,带到了美国。

“上小学时,我觉得我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日前,周晓洁在一场“美国领养华童家庭学生团圆午餐会”上,与在场的其他13位被领养华童,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小时内心对于“认同”的挣扎,帮助这些有相似经历的“妹妹”们获得心灵 “认同感”,让她们不觉孤单。

周晓洁坦言,小时候由于感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这确实让她感到难受,因为被收养的身份,她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而且她曾努力想寻找这“不同”背后的答案。

养父母对周晓洁视若己出,送她去长岛领养华裔儿童家庭中文学校学习中华文化,帮助她寻找自己的“根”,渐渐地,她走出了困惑。在餐会上,她表示,“我是幸运的,我很幸运自己能被收养”。为了帮助那些与她有相似经历的人,她决心拍摄一部关于收养的记录片,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在大学读广播电视专业的原因,并且她已拍摄了几个视频,来讲述包括她在内的5位被收养华裔女孩的故事。

郭曼丽组织被领养华童与他们的养父母在法拉盛相聚,分享心路历程。(郭曼丽提供)

中文学校创办人郭曼丽也建议她写书,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说出心路历程。

郭曼丽表示,不仅被收养的华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身份认同的问题,而且养父母在教育方面也有诸多困惑。

“1999年暑假,有两位领养母亲找到我,问我可否教她们从中国领养的孩子中文。我当时是长岛慈济中文学校校长,但是我觉得很感动他们要让这些领养的孩子学习中文及中国文化,所以我马上辞了长岛慈济中文学校,在1999年开办了长岛领养华裔儿童家庭中文学校,开始在长岛纳苏郡,苏福克郡,皇后区森林小丘及雷哥公园各一班,当时孩子三至六岁,后来长岛有五班,皇后区我因时间关系教了两年。”

“只有被领养的孩子才会了解自己内心的挣扎,很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有那么多的孩子跟他们一样。”郭曼丽说,在中文学校里,她要求美国父母要与这些孩子一道上课,郭曼丽为他们编写了“只属于他们的”教科书,教他们中文歌、功夫舞、茶道,每学期带他们到法拉盛感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进中国餐馆、中国超市,参加中国新年游行、穿上中国传统服饰到老人院表演……

郭曼丽表示,刚开始时,这些父母不愿意孩子接触华人社区,因为担心孩子可能会被领回去,但后来发现华人社区非常接纳这些孩子,知道他们会照顾好孩子,所以他们与华人社区的接触也频繁了,甚至“也觉得自己是半个中国人。”郭曼丽陪伴这些领养华童差不多13个年头,直到2012年,“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的家庭都成为了我在纽约的家人。”

有两个家庭各自收养了两个中国女孩,让她们有姐姐、妹妹相伴,她们的妈妈在餐会上说:“有人说孩子们很幸运,因为有人收养她们,而我要说的是,不,我才是幸运的人,她们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幸福和快乐。”

责任编辑:艾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