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湾区司机:恢复理性是防止“路怒”的最好办法

人气 29
标签:

【大纪元2016年0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梁博加州硅谷报导)“路怒”(roadrage)一词特指“由于开车压力和挫折所导致、爆发出来的愤怒情绪”,主要症状包括:做侮辱手势、辱骂、过度按喇叭或闪大灯、突然加速或急刹车、“别”车、下车打人,最严重者向对方枪击泄怒。随着“路怒”症状越来越普遍,该词被收入新版牛津词语大辞典。

生活在湾区的胡金炜今年三十岁出头,正是容易发生“路怒症”的年龄段。
“我还好啦,遇到没有礼貌的司机,只能让着点儿,最多只是按一下喇叭。”胡金炜有8年驾龄、妻子和两个女儿,来自中国大陆。他认为,“路怒”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他说,在中国大陆,“开车完全没有规范”,而美国的不规范驾驶相对要少得多。在他更年轻的时候,开车也有些莽撞,遇到对方违规冒犯,感觉没有理由不愤怒。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都在提升,知道任何时候都该保持理性,不能不顾一切。

“愤怒”是一种常见情绪,尤其是当人长时间身处一个封闭的空间,面对拥塞、坏天气、事故和其他司机违规驾驶等等,“路怒”爆发似乎不可避免,而且日益出现泛滥趋势,甚至由于一点小小的不愉快,每个司机都可能成为“路怒”的施暴者或受害者。

湾区华语电台资深主持人李进表示,一些人对不规范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有着10年驾龄的王辉美承认,因为“手潮”(驾驶技术不好),自己常常在“路怒”事件中扮演“始作俑者”的讨厌角色。但是她认为,受到比“路怒者”更多的谴责,这对她来说很不公平。

她说,并非所有的不规范驾驶都来源于司机的野蛮和狂妄,像她这样的司机,十年时间车技毫无长进,小轿车对她而言是“很难驾驭的庞然大物”。正常驾驶时尚且胆战心惊,紧急情况缺乏敏捷应对,一旦遇上“路怒”则感觉末日来临,手足无措更加失去规范。

目前为止,没有更好的预防机制来防止“路怒”悲剧。心理学家给司机朋友开出的药方是——听音乐、嚼口香糖、到加油站休息等舒缓行为。还有一些和胡金炜差不多想法的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人们恢复“宽容、忍让”的理性品格。

责任编辑:盛源

相关新闻
台油价估又降 开车族加满较年初省220元
女开车听见猫声  警民合力救出喵星人
美20岁女大学生命丧“路怒症”司机枪下
纽省警方交通总监吁老年司机不要开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