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展中国早期留学生史迹

人气 88
标签: ,

【大纪元2017年02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贝拉剑桥市报导)为纪念麻省理工学院(MIT)招收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40周年,校园展“中国迎接科技:1877-1931(China Comes to Tech:1877-1931)”于2月10日起至11月在该校14号楼Maihauge馆(图书馆旁)免费向大众开放,首次展现该半个世纪期间就读于这所美国顶尖学府的400名华裔学生的留学文化史。

MIT招收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张望湛。(MIT提供)
MIT招收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张望湛。(MIT提供)
MIT招收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攻读电气工程专业的李芙莉(Fu Li Lee)。(MIT提供)
MIT招收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攻读电气工程专业的李芙莉(Fu Li Lee)。(MIT提供)

1877年,来自中国广东的学生张望湛被该校机械工程系录取,成为华人在MIT留学的第一人。随着晚清政府推动洋务自强运动的浪潮,中国学生迅速成为MIT人数最多的外国学生群体。1931年,MIT华人同学会(The MIT Chinese Students’ Club)发布“过去五十年华人留学生花名册”,其中记载了1925年MIT第一位中国女学生李芙莉(Fu Li Lee音译)到该校攻读电气工程专业,她也是有记录的第一位在美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的中国女性。

策划人邓津华教授在MIT“中国迎接科技:1877-1931”校园展开幕式上致辞。(贝拉/大纪元)
策划人邓津华教授在MIT“中国迎接科技:1877-1931”校园展开幕式上致辞。(贝拉/大纪元)

本次展览策划人、MIT研究亚洲文明的邓津华教授介绍说,早期华人学生主要专注于铁路、采矿、机械和造船工程等学科,面对那些认为华人没有能力做出第一流科学及工程研究成果的怀疑者,这些由中国各地精心选拨的优秀学生,抱着学习西方工业技术的理想刻苦学习,成为MIT的重要成员,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田径、足球、摔跤、网球、辩论、戏剧、等各项活动和学术团体。

学成之后,无论是返回中国服务,还是留在美国或去其他国家,他们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学以致用,成为科技界造诣高深的领军人物,在二十世纪人类科技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为中国的海事、铁路工程、采矿、电讯、农业、商业等关键领域的快速现代化作出了极大贡献。早年从MIT毕业的归国留学生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包括世界第一台中文打字机、C型训练海行飞机,以及微波波谱学与非线性自动控制理论等。

同时,这些华裔留学生作为“文化大使”,让美国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时事,成为早期中美科技、文化与教育交融的见证人,也是1910至1920年代将MIT的学生和教师带到中国的重要桥梁,为日后该校与中国建立广泛、深厚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邓津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和她的团队对于举办此次纪念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广泛查阅文档并从各地收集图片等珍贵史料,以期真实展现140年以来华人留学生在MIT求学的历史,激发人们思考,激励华人奋进。详情查询 http://www.chinacomestomit.org。◇

责任编辑:冯文鸾

相关新闻
磨砺10年 MIT物理学家郑洪写《南京不哭》
MIT定时关机瓦斯炉 杜绝家人危险
MIT无铅水龙头纳管 BOSS推认证新品响应
导航穿戴都在行 Garmin写下MIT传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