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在日本(一)日本的“安静”教育

作者:心怡
font print 人气: 1152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我出生在中国,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很多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几乎都根深蒂固了,来到国外后,我真是花了一些功夫才转变过来,才能真正的融入到国外的生活环境中。

中共在中国建政后,不但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仁、义、礼、智、信)毁灭殆尽,更灌输人民无神论的思想,导致中国人的思维中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想法、他人的利益。这也表现在在公共的环境中大声喧哗,或是做出不顾礼节不顾他人的行为,包括教育孩子。

日本是个非常安静的国度,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住宅社区,总是安安静静的。日本人不管是电车上、排队等各种场合中都能保持安静,尽量不打扰别人,交谈时也会降低音量。想当初刚到日本的时候,我经常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在电车上大声地打电话,这时日本人经常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但我觉得无所谓,反而觉得日本人非常奇怪,当然我的思想与行为也影响了我的孩子……

几年前,孩子们刚上小学,我带着他们一起坐巴士到车站。孩子们从安静地坐着到大声地说笑,再到后来竟然在巴士上打闹起来。而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他们几句,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于是孩子们还是继续旁若无人地说说笑笑,我也就不再管他们了。下了巴士,一位和我们乘坐同一辆巴士的中年女士从后面追上来,生气地说:“请等一下,你们刚才在巴士上非常吵闹,请以后不要在巴士上大声说话了。”

我听了她的话愣在那里,她又接着说:“你们刚才不是非常吵闹吗?请不要让孩子们在巴士上大声说话,这样非常不好。”这时我才明白她的意思,公用巴士毕竟不是自己的家里,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我红着脸说:“非常对不起,给您添了麻烦。”她看到我非常诚恳地道歉,终于满意地走了。接下来坐电车时孩子们变得非常安静了,不过我还是时刻注意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生怕再次打扰别人。

在日本居住久了,我才了解到日本是个非常安静的国度,逐渐了解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一天我乘坐的巴士有些闷热,一对父子刚好坐在我的后排,儿子不停地说:“好热啊!好热啊!好热啊⋯⋯”而那位父亲则小声地说:“不要说了,太吵了!”我情不自禁地回头看了看他们,父亲已经满脸通红,他希望儿子不要再说了,可是孩子还是不停地说着。

其实孩子的声音不是很大,不过父亲还是小声地对儿子说:“太吵了,太吵了⋯⋯”几分钟之后,车内的冷气突然打开了,孩子终于安静下来了,父亲也就不再说孩子了。我非常佩服这位父亲,为了不打扰别人,竟然这么耐心地一直教育孩子。

还有一次我在百货店里乘坐电梯,电梯里挤满了人,但是却非常安静。这时一位先生抱着的两岁左右的女儿突然叫了起来,大家同时把目光移向他们。爸爸马上对女儿说:“多不好意思啊!”他用手示意女儿不要再叫了,可是女儿没有理睬他,继续叫喊着。我想让这么小的孩子保持安静实在是不容易,这时电梯的门打开了,看到他抱着女儿不好意思地、快速地走出电梯。

在公共场所,我经常看到身边的日本人都是非常安静,他们的孩子也是非常安静的。当然偶尔也会有孩子哭闹的时候,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看到有的孩子躺在地上哭闹,可是孩子的父母也只是在旁边小声地劝说,而不是暴跳如雷地打骂孩子。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如此安静的国度?因为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更要为别人着想。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日本人依然能够安静地排队等候,就是因为不能只考虑自己而不顾他人利益。@*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些天,为了记录田田的成长,我写了一篇《在日本幼稚园最后的运动会》,从网友的评论中看出大家感触很多,这使我想到,这个近邻还是有我们很多值得了解的地方。

    本来来日本以前,田田已经在北京上过一年幼儿园,可以说,对于幼儿园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日本的幼儿园,有些事儿还是让我目瞪口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中央社台北1日电)在上海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以个人目标、经济独立程度、自我形象描述、对孩子的期待为中国的妈妈们分类,可分为奋进型妈妈、随和型妈妈和奉献型妈妈,其中奉献型占最大比例。
  • 前段时间,带小宝上了几个月的亲子班。经历了两个老师,一位是黑人一位是白人。这两位老师,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值得尊敬。上周,小宝上了全天的幼儿园 Daycare,但是总还是要念叨着两位老师。
  • 国内家长护卫小朋友过当,演出不良示范,反而影响小朋友价值观。而日本也出现一群“怪兽家长”,成为教育体系的隐忧。“怪兽家长”一词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学校提出各种无理要求的家长。
  • 许多华人家长都为自己孩子不好好吃饭而烦恼,每每看到父母、祖父母追着玩闹的孩子满处跑,一口一口连哄带骗地喂食。亦或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吃饭,各种方法都有,但似乎收效甚微。看看其它国家的孩子如何吃饭。
  • 中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离不开“打”字。在美国严重的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这可能会让你失去监护权,甚至可能会因虐童罪被送进监狱。
  • 深圳两男童间争执打架,家长却插手为儿子“出头”,痛殴另一名男童。日本、美国家长对此有不同态度。
  • 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经常听到的一条职业建议是“追随你的兴趣”。鼓舞士气的演讲、毕业演说和励志书籍中都充斥着这条信息。受到乔布斯(Steve Jobs)、盖茨(Bill Gates)和凯瑞(Jim Carrey)等有影响力的人物的鼓励,我们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们。
  • 躺平就可以赚钱的特殊实验,计划时长6周,为什么却没人能坚持超过一周?自由对于生命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