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职业打假团队2年向通州法院提诉讼61次

人气 1072

大纪元2018年03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新安报导)中国市场假货泛滥,催生了新职业——职业打假人,并逐渐向商业化集团化发展。北京有打假团队两年提起61次诉讼。打假团队知假买假引发广泛引论。

据《北京晨报》3月14日报导,近日,北京通州法院通报了该院近年来受理的消费者索赔案。有人在庭审中直接称,购买假货目的就是为了索赔。他们索赔的对象一般是赔偿能力强的经营者,不是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商贩以及小商贩。

统计显示,有打假团队仅2015年至2017年就在该法院提起诉讼61次。

在通州法院对外宣布的索赔案中,张某打假团队在北京各大超市购买某品牌中老年奶粉300多件,金额约20余万元。该品牌奶粉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不符合国家标准,但仍然在各大超市销售。张某以此为据,主张十倍赔偿。

另一起案子是方某夫妇在北京各大超市购买含有橄榄油成分的食用调和油,金额约十几万元。该品牌食用油未按规定在标签上标注橄榄油的具体含量,不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他们以此为据,主张十倍赔偿。

法院称,如果索赔数额不高,经营者或生产厂商会协商,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款了事。如果索赔数额过高,协商了事的可能性小。这种情况下,购买人起诉后有时也会拒绝调解,在拿到法院出具判决书后,再向食药部门或工商部门举报。

职业打假是中国社会的独特现象,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以盈利为目的的打假引发争议。

2017年5月,杭州某法院首判知假买假系“恶意购买”,应定性为营利,驳回购买人10倍赔偿诉求。

纽约时报中文网此前曾报导过济南老纪维权工作室一位名叫纪万昌的职业打假人。文章称,中国的假冒产品损害了品牌和普通人的利益。中国的商店里到处都是假牌子的衣服、电子设备、食品和家具。

纪万昌认为,80%的中国人面对假货忍气吞声,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很认真对待,“如果有更多职业打假人,商品质量一下子就提高。”

纪万昌披露,他每个月都会接到一百多个电话,来电者想知道买到假货后如何获得赔偿。

纪万昌打假也给自己惹来麻烦。2007年,福建警方拘留了他37天,指控他敲诈勒索。还有有人殴打他,绑住他的手脚,还打电话威胁说要杀了他。

大陆媒体曾刊发评论文章表示,职业打假20年经久不衰。从根源上来说,是因为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太多且缺乏严密监管,才给了“职业打假”生存的土壤。

据通州法院调研发现,“知假买假”日趋向团体化、商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有人专门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标,有人负责诉讼等。#

责任编辑:李穹

相关新闻
打假人敲诈电视台? 民众称或“彭宇案”
食用油中放老鼠索赔20万 大陆职业打假盛行
圣诞购物当心假货、假网站、假打折
台盗用商标卖假货 恐赔偿单价1500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