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管局拟购COVID-19口服疗程

药厂试验可降住院或死亡风险 许树昌指涉庞大开支需讨论

人气 108

【大纪元2021年10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泽宇、王纬峻香港报导)美国默克药厂在本月1日公布新冠病毒(中共病毒)口服药物Molnupiravir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药物可明显降低五成住院或死亡风险。有传媒前日引述消息指,医管局拟向药厂购买500个疗程。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表示,涉及庞大开支,委员会或需讨论。

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日前向《香港01》表示,Molnupiravir未在香港注册,医管局计划购买500个疗程,并考虑增购。根据美国政府早前与药厂签署的协议,每个疗程为700美元,即约5,500港元,许树昌认为这是一个庞大开支,卫生署辖下的科学委员会或需就此讨论。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表示,该药物是针对病情轻度或中度严重的患者,对重症患者则无作用。他又指,现时虽有针对轻度病情的“瑞德西韦”药物,不过是针剂,需由医护人员注射;新药可让病人在家服用毋须入院,减少对病床的需求。

根据默克药厂公布的资料,有775名患者参与了药物的第三期临床试验,他们均有至少一项高风险元素,包括肥胖、还有糖尿病或心脏病等。而且有近八成人带有Delta、Gamma或Mu变种病毒。

在服用了药物的患者中,29日内有7.3%的人需要住院,安慰剂组则有14.1%的人住院或死亡。另外,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无人死亡,安慰剂组有8宗死亡个案。药厂表示,计划根据今次的研究结果尽快向美国政府申请紧急使用授权,并会向全球各地提出申请。

当局拨逾五亿助抗疫研究

另外,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昨日在网志表示,食卫局和医疗卫生研究基金在2020年4月至今年9月,共批出3轮拨款合共5.13亿元,支持本地大学进行67项针对新冠病毒的医学研究项目,包括研究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环境中的病毒量、研究港产鼻喷式新冠疫苗,以及变种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等等。陈肇始说,结合学术界、医护专业人员和政府部门的努力,相关研究有助持续进行的抗疫工作及提升社区对大流行的抗疫能力。

以监测环境中的病毒量为例,项目团队开发有效的污水监测方法,并取样检测覆盖约400万人口,有助检视社区隐性传播链。另外,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在本港对其与大陆合作研发的一款鼻喷式疫苗“卫活苗一号”展开安全性一期临床测试。该疫苗是目前已获准开展一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中,最先采用鼻腔喷雾接种方式的疫苗。目前,30名自愿参与者已完成一期临床试验。研究团队现正审视下一阶段的临床试验,以评估更广泛的免疫反应。

陈肇始指,获资助的研究中,28个项目的部分成果已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刊登86篇论文,为本地和全球应对疫情的科学研究提供重大贡献。团队将于11月23日举行的卫生医护研讨会公布研究的中期结果。

她又强调,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方面的科研工作,在疫情爆发后,科研协助社会更了解病毒、更快找出传播途径、研发更有效和方便的疫苗,以致为康复者提供更适切的跟进护理等。当局会继续透过委聘海外和本地专家和支持科研工作,提升本港的医疗成效及医护质素,让广大市民得益。◇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疫情9.1】德州二教师染疫死亡 学校关闭
【疫情9.27】世卫将重启中国疫情起源调查
【疫情10.1】美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染疫
默克推出抗COVID-19口服药 将申请紧急授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