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社安网一期计划成效不彰 台监委促政院检讨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1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袁世钢台湾台湾台北报导)为了保护儿少安全,台行政院2018至2020年间推动“社安网第一期计划”,但历年通报案却不减反增,至2020年已有1.2万人被认定为受虐儿少。监察委员王美玉调查发现,6岁以下是主要受虐族群,但卫福部的“主动关怀方案”却只涵盖0.1%,社工人力也有严重不足的问题。

王美玉调查,截至2020年底结束司法处遇并经卫福部追踪的1,295名儿少中,有23.2%曾是社政处遇保护个案,有28.9%曾接受高风险或脆弱网庭服务;据法务部矫正署统计,1月在少年矫正学校及少年观护所的1,124位少年,有12.5%在进入校、所前就已属于脆弱或危机家庭,若被社安网漏接,就会沦为在社政、司法间流转的“跨界儿少”。

调查报告指出,社安网第一期计划实施后,政府对儿虐通报案件的评估判断,已强化了相关调查协助机制,却因卫政、警政、儿保医疗整合中心等单位跨网络合作不足,使社安网仍偏重在“社政”单位。因此,王美玉表示,这次将从“三级预防”的面向逐一检视我国儿少保护机制的漏洞与不足。

在初级预防方面,王美玉指出,历年重大儿虐案件中,逾七成都是6岁以下幼童,是最大的受虐族群,存在许多通报黑数;在社安网第一期计划实施后,2019至2020年11月期间发生的54件重大儿虐案中,仍有73.5%受害者为6岁以下,但卫福部结合跨部会实施“六岁以下弱势儿童主动关怀方案”的预警筛检机制,只涵盖0.1%的6岁以下儿童。

从施虐者来看,许多案例皆为父母,原因不外乎“亲职教养知能不足”、“婚姻或感情关系失调”,也有“童年受虐经验”所致;但社区邻里、家庭教育、学校辅导、公卫医疗体系等皆未能充分发挥初级预防功能。另外,未满20岁的小爸妈约占二成,却仅靠一纸由家庭视意愿填写的调查表作为育儿需求与筛检预警。

其次,二级预防虽参照医疗检伤分级分类的做法,辅导各地方政府成立集中筛派案中心,统一受理所有的保护性与脆弱家庭案件,但社工人力根本不足,分案标准也不够明确。在卫福部将原有的儿少高风险家庭服务转型成“脆弱家庭服务”,由各地方社福中心接手后,却引发大量结案的质疑,有二成个案在被结案一年后,又再被通报进入社政系统。

至于三级预防部分,由于儿虐家庭强制亲职教育及处遇计划执行不力、资源不足,使在家外安置的儿少没有归期,安置在寄养家庭与机构中超过两年者已分别达三成、四成,安置逾5年者也越来越多,且机构间的安置转换比率高达35.3%,不利儿少发展,也与国际人权公约标准背道而驰。

监察院社会福利及环境卫生暨相关委员会17日联席审查,通过王美玉所提调查报告,促请行政院督促所属检讨改进。王美玉也提醒,社安网第二期计划预计大幅补助,增加政府及民间人力到9千多人,但后续是否引发“社工荒”及“县市间、跨体系的人力流动潮”仍需密切关注并及早因应。◇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