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身心医学博士:孩子变性 父母如何应对

孩子走自然的人生道路 是家长应该维护的责任和权利

陈彦玲博士。(大纪元专栏截图)
人气: 5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21年03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飞雁、陶静慈加拿大温哥华采访报导)加拿大卑诗省一位父亲因试图阻止自己的孩子变性,被司法系统剥夺其作为父亲的权利一事,引起人们对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在家长不知情时进行变性一事的关注。

美国身心医学与整体心理学博士陈彦玲就青少年变性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及父母应如何应对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每个人对社会都有一份责任

陈彦玲认为要想厘清一件事情该不该做,需要回归到一个原始点。她说,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传宗接代的这样一个很自然的状态。而人体本身,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精神上,都要为了这个生命能够延续而去设计的。还不仅仅是这个生命个体,还包括为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延续而存在的。男人与女人,他们的生理不同、特点不同、职责不同,各司其职。也就是说一个生命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同时还要对整个的民族和人类社会都承担着一份责任。

当然历来都有一些特殊的个体是达不到这样的目的的,这样的个体通常是因为基因异常引起的,但与正常的生命相比,这是属于异常。

婴幼儿对性别的认知

一个小婴儿在他的生命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对性别是没有什么意识的。陈彦玲说,他最开始没有语言,甚至也看不见,但他有鼻子,你拿着的是水、汽水、可乐或者是母奶,他的鼻子是能够分辨清楚的。

随着他慢慢长大,能跟人有简单的语言上的互动,会叫爸爸、妈妈,到了11个月大左右,他能够站起来了,也就差不多这个时候开始,他慢慢可以分辨父亲和母亲角色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上洗手间采取的方式也不太一样,他们的身体结构也不太一样。其实孩子到了这个时候,他慢慢地就会从他的视觉、听觉,从周围的环境中,能够将男性跟女性区分开来。

而到了3~6岁这个阶段,是幼儿大脑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时期,尤其是维持他日后学习的基础,包括维持他的生理需求的最基本的知识,其中之一就是性别教育。

人们在学习一件事物的时候,总是应该先知道普遍的规律是什么,等掌握了普遍规律的时候,再去学习一些特例。对于认知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来说,当学校、媒体、影视节目在向孩子传达男性不一定是男性,女性不一定是女性的时候,孩子的思想就会产生混乱,进而对自己的性别也会产生怀疑。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很多事物都会产生怀疑,但慢慢随着年龄长大,对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深入的时候,过去错误的观点会慢慢被归正。但如果他们的一个错误认知开始付诸行动以后,就会产生后果。如果后果严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通常会去干预。

变性不可逆 代价沉重

一个孩子当他开始进行变性治疗后,如果他们后悔了,能不能复原的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后果太严重,最起码他的后半生将一直与医药相伴。而很多研究表明变性人的自杀率要远远高于非变性人,2014年,Paul McHugh博士在《华尔街日报》上就这项研究写道:“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自杀死亡率比非变性人高出近20倍。”除此之外,还有骨质疏松等其它生理问题。

陈彦玲说:“这个不像说是你的手背(扎了)一根刺,那根刺拔出来你的皮肤就会自动愈合了。它不是这么小的事情,这个是属于创伤性的。我们说是深度很深的一种这种沉积。通常这种手术所带来的副作用,很抱歉我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一类的当中,并没有去看到医界或者是教育界或者是政界老老实实的去告诉孩子说你做了变性手术,你付出的后果,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你吃了这些药丸你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陈彦玲表示:“其实我们知道有一些声音是被消灭的,比如说有这一类‘我后悔了我去做变性手术’这样子的论文、书籍或者是言论……而这些医生,他有没有接受过儿童精神科的训练?还是只经过外科手术的训练?这个医生他本身思考的角度够不够宽?他是否为动手术的人考虑过手术的副作用有多大?其二,万一有一天做手术的人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有适应不了的东西,然后他想回到他原来的性别的时候,他能做得到吗?之前医生是否很老实地跟对方,包括这个孩子做了分析了呢这东西是不是可以公开的被检验呢?”

对公开被检验,陈彦玲解释说,在不公开孩子的名字的情况下,在学术的殿堂,这是可以公开探讨的,因为整个决策过程牵扯到一个医学伦理的问题。

再就是这个药物成分里有很多是性荷尔蒙,这种性荷尔蒙很多是用化学手段合成的。而这些化学合成的药物究竟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都是人类还不知道的,不可控的。

而一个孩子还没有发育成熟,他并不了解他当时所做的事情对于他的未来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包括寿命的减短。而且作为孩子,情绪中感性的部分比较多,也比较容易冲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他来做可能改变其一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决定,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对生命不尊重的做法。

陈彦玲说:“不说公不公平,连最基本的人道都没有做到。”

陈彦玲还认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做变性医疗,这种做法对父母同样是不公平的,父母要如何面对孩子日后身体上可能产生的由于药物和手术造成的病变?!

好坏意念都会改变内分泌

对于已经出现了性别意识错乱的孩子,作为家长、学校、社会面临要如何从为孩子将来负责的角度去应对,如何尽量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路上来的问题。

陈彦玲表示,男人与女人,他们的身体结构不同,同时他们也有着不同的内分泌系统。而近代的科学还发现人的思想可以改变人体的内分泌。

她说,“比如说你想好的事情,你就会有一种有希望,然后你就会有一种愿意再尝试,不怕困难,愿意与人分享,那么内在分泌的愿意帮助别人这一方面的化学物质就会比较多一点,而这些化学物质又会促进你在这一方面的行为。你的协调性会更好,你的包容度会更大,你的语言表达也会更积极。”

“但是如果相反的,你常常给孩子看一些恐怖片,或者是报复啊,或者是玩弄手段等等这种负面的东西。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他就会焦虑、紧张、害怕,这些东西他就会比较多。他内在分泌的化学物质在这一方面也会比较高,从而导致孩子容易紧张、孤独、恐惧、不相信别人等等这些东西相对会出现。”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贯穿着人的一生从始至终。在人未成年之前,父母及周围的成年人都在帮助他、教会他如何应对这些人生中的难题,他自己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但人性中善恶同在,陈彦玲认为,恶的那一面的体现经常是想要享受、冲动、不能忍耐。“而父母的责任是要培养你长长久久,那么他就要有规范,要求孩子尽义务,对孩子来说也有要求。可是人性恶的一面一旦被要求、被规范他就不舒服。”

陈彦玲说:“就像喝茶一样,第一口是苦涩的,最后是回甘的。”

按道理说,学校的功能应该是教会孩子怎样去处理自己的不舒服,怎样去抑制自己人性中恶的一面。

可是现在学校的做法就是让你舒服,让你得到快速、短暂的感官上的满足和刺激。而传统的家庭通常又会教育孩子让他们去听老师的。这样就造成了有些案例甚至有的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开始了变性的医学治疗行为。

保护孩子 尊重生命

可是一个67岁的孩子,哪怕是在12岁以前,他都不会想到他日后进入社会,他对自己将必须负起的社会责任是没有概念的。陈彦玲说:“他不知道他以后要缴税,他可能知道我拿到钱我可以去换我喜欢吃的东西,但是他对于日后的社会责任,他事实上是没有概念的。”可是这就是一个教育者所要起到的作用,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引导他,使他最终能够长大成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高尚的品格,尊重无疑是其中一种,但究竟需要尊重什么呢?陈彦玲说,“你得先尊重人类的生活,你得先尊重生命的延续,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你才能够教会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尊重。”而不是在他对世界与人生的认识还处在懵懂状态,对自己今后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没弄明白之前,就让他把异常当作正常,去摇摆孩子的是非观念。陈彦玲认为这“已经违背了最基础的教育哲学”。

她希望:“我觉得就是如果我们对孩子更负责任一点,对家长更负责任一点,我们是要教会家长怎么样去保护他孩子天生下来的生理,心理上的一个纯洁、纯净。我觉得这才是尊重生命的本身。”

家长有权质疑学校教育

陈彦玲还建议家长多多关心学校里都在教些什么:“关心你的孩子在学校他接受的性别教育也好,所谓的性教育也好。接受的内容跟接受的论点到底是什么?我想这是家长的权力。你与其让孩子出了事了,不如一开始你应该要去了解。要表达自己的意愿。”

她说:“甚至我们也可以跟学校去表达,跟老师去表达。我们有这个权力,因为你是缴税的,你是送孩子上学的,孩子是你生的。你起码对他的教育在他18岁以前家长是有责任的,有这个责任他就有这个权力。”

她建议家长要看学校的教材,有问题就要表达,比如说,可以问老师:“请问这样子的影片会不会引起我的孩子对他应该有的性别发展有所混乱啊,他是不是应该在他18岁以后,他性别稳定了以后,成熟了以后再来接受这样子的教育呢?如果谁也没有办法回答的是yes,我是不是应该要拒绝我的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接受什么教育,看这样子的影片。”

她表示,如果社区里或者是孩子的同学的家庭有类似两个爸爸或者两个妈妈这样的家庭,在教会孩子与人和平相处、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人家在自然的状态之下,自然的性别发展是什么样的。这与尊重别人没有冲突,不是说你尊重了别人,就一定要做一个和别人一样的人。“我想很多人的误区也在这里,就是好像只能选一个。如果你做了其中的一个,你就不尊重另外的一个。其实不是的,我讲这个是没有冲突的。”

陈彦玲说:“孩子应该自然地走正常的人生道路,事实上是家长应该维护的责任和权利。”

责任编辑:范德仪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