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尊重”

文|黄慈云

人气 20

【大纪元2021年08月24日讯】翻开报纸,一篇占满大半版面的报导——从清洁工辞职,看西方的“尊重”文化,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文章内容大致如后:在英国有位64岁的清洁妇人朱莉·卡赞斯(Julie Cousins),在过去的五年里,一直都在当地一家汇丰银行做清洁工作。不久前,银行经理找她到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让她觉得经理态度恶劣,对她不够尊重,因而请辞。

看到该报导,令我陷入沉思良久。想到吾友岚姊,去年下半年,她以古稀之年,罹患癌症,需做放射线治疗,每个星期五次,为期三个月。因适逢感恩节、圣诞节,又是疫情期间,岚姊特别准备了几份小礼物,以答谢医生、䕶理人员,在那非常时期的悉心照顾。设想周到的她,非但仅仅准备礼物给医生、䕶理人员,即便是前面柜台挂号小姐,甚至打扫整个诊所、洗手间的清洁妇人,人人都有礼物。

岚姊特别提到,每次去到诊所,处处干净明洁,丝毫不令人感觉不适,清洁妇人功不可没。岚姊常说,居住在此多元种族的国家,对于个人在外的言行举止,务必格外留意;因为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本身,同时也代表了个人所属的团体,例如教师、公职人员等等,甚至于是我们原本所来自的母国。她还常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必要先尊重他人。”诚然如此!

在西方世界,非常注意“彼此尊重”。例如,在球赛开始前,双方球员都会排好队,相互握手。任何台上的演出,在结束时,全体人员也都会出来谢幕。无论是在餐厅用餐,或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说话时压低音量,尽量不干扰他人。出入公共场所,走在前面的人,关门时,会注意扶着门,避免碰到后面的人。与人交谈,注意目光的接触,切勿左顾右盼,以示尊重对方。不打听、不过问他人私事。即使知道,也不宣扬,以示尊重。

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在提出要求之后,要说“请”,或是“我可不可以如何如何⋯⋯”受到他人关注、帮助后,说声“谢谢!”即使拒绝他人时,也会说声“不,谢谢!”切勿打断他人说话,实在不得不插话时,也先礼貌性地说声“对不起!”在如此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都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了。尊重他人,是个人品德、家教的表现,不能不在意呀!

历史上,纪晓岚是出了名的幽默。一天,他去游历五台山,走进寺庙,方丈将他上下一打量,见他仪态一般,于是招呼一声“坐”,又叫声“茶”。意思是“端杯一般的茶来”。寒暄几句,得知纪晓岚是打从京城来,赶紧站起身来,陪着笑,将他引到内厅,忙招呼“请坐”,并吩咐着“泡茶”。意即“沏杯茶来”。又经过一番详谈,知道来者是有名学者、礼部尚书纪晓岚,立即毕恭毕敬起身,满脸堆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又很快地拿出纸、笔,力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起笔来,一挥而就,是幅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十分尴尬。“尊重”是不分等级的;无论对方是何等身份,都应一视同仁。

再要说说“尊重的力量”。话说,有位商人,遇见一位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时心生怜悯,他不假思索,拿出十元,塞进销售员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没几步,想想似乎不妥。于是连忙折返,抱歉地说“忘了拿笔,请不要介意。”并郑重道:“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一年过后,在一商贾云集,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仪表不凡的销售员迎向这位商人,无限感激,自我介绍:“您可能早已忘记了我,我也不知您的姓名,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是那位给予我自尊和自信的好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遇见您,以及您对我说的话。”商人万万没想到,自己简短的两句话,竟然给他人带来如此强大的自尊、自信,进而看到自己的价值、优势。最终藉由努力而致成功。这就是尊重,也是尊重的力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但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更获得了人格的尊严,世人的尊重,写出了一代文风,且流传后世的卓越诗作。他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也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高风亮节,更是中国后代有志人士的楷模!◇

责任编辑:李欣

相关新闻
故旧喜相聚 欢欣溢满怀
吾家小皮旦宝贝
来自上天最好的礼物
苏轼的豁达、淡定、豪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