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表明 近亲繁殖数百代的小种群也能存活

一名研究人员与一只鸮鹦鹉。(Credit: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1年09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淇晴新西兰编译报导)据Stuff新闻网报道,最近一个顶尖级开放科学期刊的研究发现,新西兰的极度濒危鸟儿——鸮鹦鹉(第一个字读音为“xiāo”,kākāpō)的种群虽然近亲繁殖了上万年,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没有科学家最初预计的那么糟。

研究发现,鸮鹦鹉的基因健康状况良好,这种不会飞的大型鹦鹉产生有害突变的风险正在降低。

鸮鹦鹉是新西兰独有的物种,这种鹦鹉体型较大却不会飞。虽然此前其种群数量可能有数十万只,但自人类把猫等哺乳动物带到新西兰以来,它们的物种数量开始急剧减少。

到1995年,据统计,新西兰只还剩下50只左右了,全被隔离在了斯图尔特岛。如今,这种鹦鹉的数量有所回升,共有超过200只了,还都生活在斯图尔特岛上。

研究人员对这种鹦鹉进行了首次的基因组测序,发现尽管这种鹦鹉已经在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近亲繁殖了 10,000 年,但该物种的有害突变似乎都消失了,而不是随着物种延续越积越多。

古遗传学中心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员尼古拉斯·杜塞克斯(Nicolas Dussex)博士说:“尽管鸮鹦鹉是世界上近交和濒临灭绝的鸟类之一,但它的有害突变比预期的要少得多。”

他说:“我们的数据显示,斯图尔特岛上幸存的鸮鹦鹉种群已被隔离了约1万年。在此期间,自然选择在一个称为‘清除’的过程中消除了有害突变,而这一过程可能正是近亲繁殖促成的。”

另一位学者,古遗传学中心和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洛夫·达伦(Love Dalen)表示,在小群体中,有害的突变可能会导致一些遗传疾病。

“因此,我们发现有害突变数量减少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现代种群的近亲繁殖可能没有我们最初认为的那么严重的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会利用这个发现,选择对后代最有帮助的育种个体,对斯图尔特岛剩余的鸮鹦鹉提供更好的保护。

奥塔哥大学动物学系教授布鲁斯·罗伯逊 (Bruce Robertson) 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且也可以用于其它濒危种群和小种群的研究与保护,因为这个发现意味着,“即使孤立遗传了数百代,小种群也有可能存活下来”。

研究人员计划继续对其它极端近交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也进行类似的研究。

注:该分析研究由瑞典和新西兰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已发表于《细胞基因组学》(Cell Genomics)期刊上。

这个期刊是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推出的全新顶尖金色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期刊,旨在发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鸮鹦鹉是新西兰唯一两次摘得“年度鸟儿”桂冠的极度濒危鸟类。

责任编辑:蓝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