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极端防疫打乱供应链 更多德商计划出走

人气 1020

【大纪元2022年0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王亦笑德国报导)中共实施的清零、封城等极端防疫措施,严重打乱供应链,导致欧洲物价上涨、交货期拉长。更多德国公司开始反思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并计划尽快调整供应链。

据德媒报导,德国对外贸易协会(AHK)驻上海首席代表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预计,在中国的德国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

根据AHK最近的调查,原材料瓶颈和供应链问题是德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马铭博表示,“我们可以预见到,采购价格将大幅上升,因此客户和消费者需要为更高的价格和更长的等待时间做好准备。”

另外,最近在西安发生的封城事件也让外商再度紧张起来。中共为防疫严控旅游和国际航班,持续性的封城措施严重打乱了供应链。

马铭博表示,经过近两年的疫情,商家已经基本做好应对准备,但是中国(共)实施的长期封锁给已经非常紧张的全球供应链带来进一步的压力,也导致在中国经营的德商对前景感到悲观。

设在中国的德国公司显然已经在反思这个问题。马铭博指出,许多德国公司正在因此调整供应链,并积极寻找替代的供应商。

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胡特(Michael Hüther)分析说,德国企业数十年来第一次认真反省,继续依赖中国供货是否可行,“中长期来看,我认为企业会调整采购模式和供应链”。

胡特认为问题在于中共严厉的防疫措施。他说,只要中共继续采取清零措施,一人感染就全部封城,那供应链的问题就不会解决。

周二(1月11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公布,2021年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滑14.1%。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表示,2021年是最困难的年份之一,芯片短缺和供应链问题是导致销量下滑的最大原因。

冯思翰对近日在中国天津爆发的疫情以及可能的进一步封锁表示担忧。在天津,大众汽车工厂已经不得不暂时停止生产。冯思翰表示,通常情况下,宵禁或停产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因此必须调整供应链。

由于中共的入境限制和强制三周的隔离期,也很难让外国专家进入中国。冯思翰指出,“最低限度的国际专家仍然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很难激励专家去中国,尤其是有家庭和孩子的专家就更困难,这个行业因此受到影响。”

不过,供应链重构得投入大量成本,并非短期内就能完成。根据AHK的调查,在亚太地区经营的德商,平均需要近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营业据点的调整。

调查结果显示,为降低供应链的风险,在中国已有近1/5的德商表示,如果疫情没有好转,考虑在今年或之后出走。

责任编辑:周仁#

相关新闻
报告:104家德国企业计划撤离中国
德国企业1/5有生存危机 三大行业恐现失业潮
德国最新防疫措施 大幅缩短隔离期
中国多地封城冲击工厂港口 供应链雪上加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