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回顾| 疫情、国安法阴霾仍然不散的香港

人气 101

【大纪元2022年12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2022年的香港,仍然在疫情和国安法阴霾下度过。这年失去的,除了从机场送走、要移民的香港人,还有几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珍宝海鲜舫、莲香楼等。

第五波疫情逾万人死

甫踏入2022年,香港迎来第五波新冠疫情,截至12月28日,第五波疫情累计令11,408人死亡。在2月到3月疫情高峰期,公立医院病床和隔离设施严重超出负荷,多间医院需要在户外设置隔离区,病人要在寒风中等候。

同时殓房爆满,有医院急症室内有大量灰色袋包裹的遗体,部分遗体摆在病床之间。有公立医院注册护士表示人手短缺,有病人在医院中死于无人照顾。

时任特首林郑月娥在2月8日宣布收紧防疫限制,包括宗教处所及发型屋一度停业,又增加使用“疫苗通行证”的表列处所范围,亦收紧限聚令,包括禁止私人地方跨家庭聚会。

单剪便利店(余钢/大纪元)

洪门宴涉多名高官 徐英伟下台

香港步入第五波疫情、政府呼吁减少聚会之际,港区人大、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联络官洪为民在1月3日举办生日宴,有15名官员出席,至少192名宾客中,由于有初步确诊者出席,洪与多名高官及立法会议员被送到竹篙湾检疫中心隔离。其中有约20名议员因此没有出席第七届立法会的首次会议。

“洪门宴”引起市民不满。政府调查后,发现抗疫主要官员之一、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出席宴会未遵守防疫规定、没有戴口罩,以及不使用为防疫而推行的“安心出行”应用程式,认为徐的行为令政府尴尬,也不符合市民的期待,显然违反了政府对问责官员的要求,接受徐请辞。另外时任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冯英伦、前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副总监冯浩贤,在当日未遵守政府就疫情发出的指引。

事件中,徐英伟、冯英伦、入境处处长区嘉宏一度要在竹篙湾检疫中心隔离。另外11名官员在特首命令下一度须家居隔离,包括前民政事务局副局长陈积志;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副局长陈浩濂;前创新及科技局副局长钟伟强、政治助理张曼莉;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胡健民、时任教育局政治助理施俊辉、前政务司司长政治助理萧嘉怡、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前廉政专员白韫六等。

(郭威利/大纪元)

疫苗通行证惹市民反弹

政府为“谷针”,2月24日起实施“疫苗通行证”,并逐步扩大范围,未打针者不得进入食肆、超级市场、商场、街市、发型屋、图书馆,甚至政府辖下的指定医疗处所等场所。至少3名市民先后入禀提出司法复核,要求撤销“疫苗通行证”。

但是港府到9月,进一步降低疫苗通行证使用年龄至5岁至11岁小童,由11月30日开始,他们必须要接种2剂疫苗才可进入指定处所。香港儿童福利委员会发表声明,极度关注政府下调疫苗通行证年龄,担心进一步影响儿童正常家庭、社交生活。医务卫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回应,尊重儿童有健康成长和生存等权利,所以家长更要带小朋友去接种疫苗。

另外多个病人组织联署,反对医管局专科门诊诊所等13类医疗处所,在6月实行“疫苗通行证”制度,促请当局暂缓执行,其中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直指措施极其严厉及带有惩罚性,强调“即使有人不想接种疫苗,你不能惩罚他”,更不点名指责当时将卸任的特首林郑月娥“任期仅余下一个月,是否仍要搞些东西去让市民承受?”

到12月初,政府仍然称无论是“安心出行”抑或“疫苗通行证”,终有一日都不会再用,但疫情仍然上升,放宽时机未适合。不过两者均在同月大陆宣布放宽防疫措施,香港每日有过万宗确诊时撤销。

疫苗通行证(蔡文昕/大纪元)

国安法为名拘捕陈日君

“612人道支援基金”5名信托人,包括年过九旬的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在5月被警方以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拘捕,引起国际关注。不过,当局仍未以《港区国安法》罪名起诉该基金,而是控告5名信托人及基金秘书施城威未按《社团条例》为基金注册,11月罪成罚款各2,500至4,000港元。5名信托人12月就定罪提出上诉。

陈日君(言午/大纪元)
(宋碧龙/大纪元)

国安法起诉黎智英 港府再寻求释法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苹果日报》6名前高层被控《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除黎智英外,另外6人11月22日在高等法院认罪。

黎智英案原定12月开审,他获法庭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代表抗辩,律政司反对,三度上诉,到终审法院仍然败诉。期间党媒、亲共人士纷纷放风谓如果法庭批准黎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中央会释法,甚至扬言要将黎送中审理。

特首李家超终在终审法院拒批律政司上诉许可的同日,建议中共人大常委根据《港区国安法》第65条作出解释,并称港府很难确保海外律师遵守保密规定,被问到如何确保海外法官处理国家机密。

黎智英案因港府提请人大释法而押后审期,至明年9月25日正式开审,预计审讯40天,至11月21日审结。

黎智英(宋碧龙/大纪元)

新一届政府上任 武进文退

香港特首选举表演落幕,中共安排的唯一候选人李家超走完安排的选举表演流程后,5月被宣布“高票当选”,1,461名合资格选委中,1,428人投票,李家超最后取得1,416张支持票,8张反对票,得票率为99.16%。有学者批评中共对香港的“完善选举”制度,一开始便是自欺欺人的说辞。

李家超警队出身,在2019年保安局局长任内力主武力镇压抗争者、纵容警暴。他被宣布成为香港特首后,欧美多间传媒以详尽篇幅报道,多以李家超武官背景,及其为北京授意人选作切入点,又拒绝使用“选举”或“当选”词汇形容。日本《朝日新闻》的标题,更直斥李家超是“忠于北京、镇压200万人示威,香港政府的新领导”。欧盟、台湾官方亦发声明回应,关注香港民主前景,七大工业国(G7)外长和欧盟外交高级代表亦另外发声明,对香港的政治和公民权利及自治权被持续侵蚀,深表关切。

李家超组织的新政府主要官员,26人中有4人被美国制裁,包括李家超本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公布11月份特区政府及特首民望意见调查结果,两者的满意评分均轻微上升。唯特首最新民望评分为47.1分,仍处于合格线以下。对特区政府表现的满意度,有23.2%的受访市民表示满意特区政府的表现,较调查微升0.5个百分点;表示不满意的有27.5%。

新一届政府上任 武进文退(宋碧龙/大纪元)

移民潮持续 政府认过去两年流失14万劳动人口

移民潮持续,今年年中本港人口729万,按年减少121,500人,当中人口净迁移达11.3万人,是连续第三年有人口净流出。特首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首次披露政府估算过去两年,香港劳动人口流失约有14万,当中有逾六成为高技术水平人士,当时政府消息人士指,流失的劳动人口以25岁至39岁青年占最多,达7.8万人,承认短期内无试过有同类情况。

18岁以下人口流失亦见于香港学校的学生数字。香港的公营学校在本学年(2022/23学年)的小学一年级及中学一年级的开班数目继续下跌。综合不同传媒报道,小一继上学年减少55班后,今年再减62班至70班;中学方面继上学年同期减8班后,今年再减22班,跌幅进一步扩大。但是,教育局却淡化班数减少的原因,指情况涉及适龄学童人口的整体变化及学生人口的流动,包括搬迁、家长选择(包括从公营学校转到直资或私立/国际学校就读),以及移入或移出本港的学童人口等。

机场离境大堂(宋碧龙/大纪元)

MIRROR红馆意外 阿Mo留院至今

人气男团MIRROR红馆演唱会,在7月28日的一场发生严重意外,悬吊半空的大型屏幕堕下,两名舞蹈员受伤,其中李启言(阿Mo)颈椎严重受损,现时仍然留医。

警方11月拘捕5名承办商人员,涉嫌“欺诈”和“容许物件由高处堕下”。同日,政府公布调查报告,指红馆租用人违反租用条款,夸大钢索安全系数,舞蹈公司亦没有为雇员购买保险和报工伤。警方指出,涉事演唱会上有6个屏幕,共重9,852磅,而艺能申报的重量是3,600磅,实际重量是申报的2.7倍。

集体回忆凋零 珍宝海鲜舫、莲香楼等消失

有近半世纪历史、停业两年多的珍宝海鲜舫,6月14日在公众不知道目的地的情况下,被拖船由香港仔避风塘拖离香港。海鲜舫18日遇上风浪,翌日倾覆。8月初的消息称,海鲜舫船体已翻转,船底朝天,搁置于南海海底礁盘上,上层建筑已解体。船东及保险公司计划安排潜水员将船凿沉,令海鲜舫沉落海底。

珍宝海鲜舫离奇倾覆,引起各界诸多猜测。在海鲜舫拖离香港前4日,《信报》刊登专栏文章,指海鲜舫是“殖民地的时代象征”,展示西方对中国刻板的偏见,建议拉到深水处凿沉。有评论认为事件背后涉及政治考虑,要毁灭殖民地记忆。

珍宝海鲜舫(宋碧龙/大纪元)

另外百年老茶楼莲香楼,8月8日结业时仍然保留战前粤式茶楼的独特形象,楼下卖饼,楼上是茶楼,并以“焗盅”冲茶。莲香饮食集团指,其特许经营加盟商莲香楼及莲香栈结束营业,但上环的莲香居就不受影响,会继续营运。落闸后的莲香楼,门口贴上一张粉红色纸,写上“由于疫情关系,本店经营不善,感谢各街坊支持,有缘再会”。

莲香楼(宋碧龙/大纪元)

曾经在香港有约百间分店的连锁零食零售商“优之良品”,6月宣布全线结业。优之良品发言人称,因疫情封关,大量游客流失,令公司亏蚀无法营运,不过不排除日后恢复营业。但有不少网民指出,自从“优之良品”专攻自由行旅客后,就少再光顾,亦有人直言“执咗真系冇咩感觉”(结业了真的没有什么感觉),亦有意见认为,问题为其产品没有后起的同类竞争对手多元化。

新事物:山顶缆车换新装 沙中线全线通车

经过一年多的关闭更换系统及翻新车站,山顶缆车8月27日重开,第六代新车正式投入服务,新车载客量提升75%,可载210人,车窗比以前大三成,车顶设有天窗。

山顶缆车(宋碧龙/大纪元)
山顶缆车(宋碧龙/大纪元)

上世纪开始规划的沙中线,随着2022年5月15日的东铁线过海段通车,终告完成。沙中线计划其中一部分——大围至红磡段2021年已经全线通车,将马鞍山线与西铁线合并为屯马线。过海段由红磡经会展站到金钟站,缩短新界东到港岛的距离,往来红磡站至金钟站的车程,由19分钟缩短至7分钟。

东铁线过海段通车,亦代表1975年启用的红磡站的地面月台停用,屯马线与东铁线改为在红磡站新建的地底月台交汇。◇

_金钟站(余钢/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驻香港外资再撤46间地区总部 较疫前大跌8%
习或终止清零 矢板明夫:恐对学生秋后算账
白纸革命后中共松绑防疫 学者:表面让步
国际人权日墨尔本集会 政要精英声讨中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