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传理学会”因“理大围城”帖文被终止活动

浸大校长:言论自由非绝对 前教员批“妖言惑众”

人气 119

【大纪元2022年12月05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理尔、林一山报导)浸会大学学生组织“传理学会”早前因为在社交媒体发表一篇关于“理大围城”的帖文,而被校方取消使用由校方提供的电邮、校内所有设施的权利,并禁止该会使用浸大名义进行任何活动。校长卫炳江12月4日解释指“理大事件”明显涉及暴力,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前浸会大学教职员工会主席黄伟国批评卫炳江“妖言惑众”,故意不提及香港警察在“理大围城”事件中的暴力行为,而传理学会只是看法跟校方不同,就被粗暴终止活动。

12月4日,浸大校长卫炳江在商业电台节目《政好星期天》中宣称,“理大事件”明显涉及暴力,部分人已经被定罪。他表示学校一定尊重学生的看法,但言论自由并非一个所谓绝对的自由,“钟意讲乜就讲乜”,而传理学会的做法有误导。他又称今次禁令不影响传理学会下任委员工作,因为学会惯常于每年3月1日换届。

当被问及学生是否仍容许在校园内讨论“理大事件”时,卫炳江回应称校方从来没有说过不能讲哪些事情,问题是怎样去讲。而关于传理学会上月无法举办在囚人士信件征集活动,卫炳江重申传理学会无提交正确资料申请场地。

另外,由今个学年起,浸大校方停止代学生会收取会费,卫炳江宣称做法不等于反对学生会,而是希望学生会了解组织的运作和责任,“如果需要通过另一个组织帮忙收会费,学生会才可以存在的话,那么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卫炳江亦声称自己“非常支持学生会”,透露多年前曾参与学生会活动。

黄伟国:卫炳江妖言惑众

前浸会大学教职员工会主席黄伟国12月4日在接受本报访问时批评卫炳江“妖言惑众”,故意不提及香港警察在“理大围城”事件中的暴力行为;浸大校方今次亦没有就传理学会的行为进行聆讯。黄伟国认为传理学会只是对“理大围城”事件的看法跟校方不同,校方不应以粗暴的行政手段去终止传理学会,侵犯学生组织的自由。

关于卫炳江宣称“言论自由并非绝对”,黄伟国反驳指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就无法有新的观点去冲击旧有的错误看法;除非相关言论涉及侮辱或诽谤,否则言论自由可以是绝对。

关于浸大校方停止代学生会收取会费,黄伟国质疑是否反映校方多年以来都是错误。他认为校方以往代学生会收取会费的措施,反映校方支持学生活动,现在停止代收取会费是“阴干”学生会的“阳谋”;当一间大学失去了学生会,便沦为“学店”而已。

林兆彬:传理学会犯了什么法律?

曾任中大学生会干事与学联副秘书长的前区议员林兆彬12月4日在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传理学会的“理大围城”帖文根本没有违反言论自由的底线,并质疑“一幅画像,一名戴上‘V煞’面具的黑衣人坐在理大校园,石趸写有‘我很愉快’”,究竟犯了什么法律、误导了什么,校方根本没有解释清楚。

林兆彬批评卫炳江歪理连篇,校方明显是基于传理学会的政治立场而惩罚他们,卫炳江滥用“言论自由并非绝对”的说法企图合理化校方的滥权。更严重的是,浸大今次并非透过《学生纪律程序》作相关决定,而是直接用“行政指令”下令“取缔”传理学会,涉嫌违反程序公义。

关于浸大校方停止代学生会收取会费,林兆彬预计学生会的收入必定将会减少,因为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或不认同学生会而不缴交会费,他分析指各间大学管理层明显在政治压力下,为了惩罚学生会参与反送中运动后而纷纷这样做,也向政权表忠。

因“理大围城”帖文被校方处罚

11月30日,浸大发表声明指,对校内学生组织“传理学会”发表的“理大围城”帖文表示极度遗憾,决定由即日起至明年2月28日,取消该会使用由校方提供的电邮、校内所有设施的权利,并禁止该会使用浸大名义进行任何活动。声明形容2019年示威者占领理大事件涉及暴力和违法行为,不少涉事者已被法庭审讯定罪,受到法律制裁。浸大宣称一向尊重言论自由,但任何试图混淆视听,刻意渲染有关事件的言论,均有违大学以至社会整体的守法意识和道德价值。

同日,浸大传理学会临时行政委员会发表声明指,该会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放“校方认为不当的帖文”,浸大学生事务处并非透过《学生纪律程序》作相关决定,而是直接用“行政指令”下令本会即日内停止运作,直至明年2月28日。该会感谢所有会员一直以来的信任及支持,亦为未能在余下任期继续服务会员致歉,声明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诸位珍重”作结。

本报记者翻查浸大传理学会的Facebook专页,发现关于“理大围城”的帖文已经被删除。

今年11月24日,亲共媒体《文汇报》批评浸大传理学会“煽仇播独”,报导提及“理大围城”帖文涉及一幅画像,一名戴上“V煞”面具的黑衣人坐在“漫天烟火”的理大校园,石趸写有“我很愉快”四字;帖文提到“13个日与夜、1,377人被捕、417人被控、近5,000发催泪弹”。

另外,报导又批评传理学会11月初打算举办在囚者信件征集活动,活动宣传海报画有黑衣人及黄衣人的形象,加上介绍中标明去信的对象是“因‘政治因素’而还押或者已判刑的在囚人士”,有如“煽暴意味”。

11月10日,传理学会宣布取消原订于11月14日至18日举行的“笔见‧不散”在囚人士信件征集活动,该会解释活动被校内及校外人士投诉,引起校方高度关注,加上场地申请不获接纳,为确保会员的人身安全决定取消活动。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忧郁之岛》影评:乘风破浪逃向“自由港”
香港浸大传理学会办活动写信给墙内
黎智英聘英大律师 建制派阻挠不成威胁人大释法
全国掀抗共潮 分析:习遇空前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