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真不需要刺枪术?前陆战教官吁理性讨论

文/彭顾文

国军练刺枪术示意图。(中央社)
人气: 36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02月24日讯】日昨在自由广场拜读诸葛风云为文〈军武迷说话:乌俄战争周年 国军的变与不变〉,文中其对刺枪术及恢复踢正步持否定的看法。

首先笔者要感谢诸葛风云先生,以他的军事素养长期以来,对国防建设及整军备战,给予良多的建言。笔者也认为立委、学者、专家及社会人士,理性的讨论或关心国军战技的实用性都是好事,笔者也认同诸葛先生应去除踢正步的说法,那么我们以下就以刺枪术实用与否为题来做理性的讨论。

首先坊间传闻中共与美军都不用落伍的刺枪术了,其实不然,笔者在新近的某政论节目中,就看到美陆战队行刺枪术的训练短片,还不是基本刺枪素,而是进阶版的,战斗行进间刺枪术及射击混合科目,不但有劈刺的人形靶,还有快速射击瞬间消失的人形靶,当然共军刺枪术比赛在网路影片中也屡见不鲜。

因此在近战肉博中,射击与劈刺是一体两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实战技巧。

我可以同意要塑造一个标准的战斗步兵要多做射击训练,或要多打多少子弹,这是合理的议题,但我们不要说那个重要与不重要,因为战场情境是瞬时万变的,敌人溃败我军追击时,敌人也可能来个短兵相接的逆袭。

笔者也在前年的文章〈国军需要刺枪术?前陆战教官:有三大原因〉中,提出英国空勤团SAS在某次任务完成撤退时,被敌人包围战至弹尽援绝,最后以无比的勇气信心及团队精神,拼刺刀以寡击众反败为胜的实战案例,来佐证剌枪术的实用性。

言归正传,话说诸葛先生认为国军推出的“近战格斗技能”,是为降低舆论反弹,并为延续传统剌枪术,而重新包装的版本而已,并以“有枪干嘛用刀”的金句来否定刺枪术的实用性,如以上逻辑是正确的话,那么就会延伸出“既有枪又有刀干嘛还要格斗术”?

笔者还是同一句话,战场情境瞬息万变,不同任务、不同战情、不同时间可能分门别类的都会用上。

只不过战斗兵既有枪又有刀,不用特别的场地、器材、每个连队都有专精的刺枪教练,理所当然刺枪术是简易而优先的近战肉博战技,所以有筷子干嘛优先用刀叉呢?故近战有子弹时当然用枪,那么没子弹时,当然就用刺刀及枪柄做击打敌人的刺枪术了。

同时刺枪术对久训未战的国军战斗兵,能磨练出面对敌人拼博的勇气与毅力,刺枪术更能快速有效的增长臂力,对战场上立姿无依托的射击精准度有莫大的助益。

笔者建议国军必须加强射击训练,但也认可刺枪术及格斗的综合版,笔者于〈共机频扰台!陆战老兵给东沙守军的实战建言〉中,也提议将刺枪术精简成实用5招,每个战斗兵都能练就成为自然快速的反射动作后,必然对敌近战肉博有持而无恐。

此外另有人建议第一线步兵,每人都配一把手枪不就好了吗?其实特战兵经常深入敌境行特殊任务,近接敌人的概率较高,所以也配置了手枪。

而一般的步枪兵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一定的背负重量,如重量超重就会影响单兵的战斗力。如笔者当兵时使用M1步枪,腰部弹带可置10个弹厘,每匣8发子弹加上步枪上已装了一个弹匣,因此每位步枪兵的战斗携带量是88发子弹,另外每人必带4颗手榴弹,再加上2颗大的反战车火箭弹或换成4颗小的60迫炮弹。

所以如配置了手枪及子弹,就必须减少其他的枪弹,对步兵来讲步枪及子弹比手枪更为重要,所以不可能步枪兵再配置手枪,除非有其他特种任务除外。

当然也有人说时代进步了,步枪变短不利于刺枪术,其实大家包括敌人的步枪也变短了,就算我们枪短敌人枪长,也是要奋战到底,难道敌人枪刀长我们就要弃械投降吗?

最后笔者希望战斗技术问题,讨论到某个深度就必须由专业单位定义并对外说明,而刺枪术理应由国军步兵训练指挥部(前步兵学校)来做最终裁定与说明。

国军加油!

笔者为前陆战队蘯寇组教官、前雷神公司讲师

责任编辑:李世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