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策展人:需被更多人看到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览,于6月26日至9月15日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展出。(翡冷翠文创公司提供)
人气: 1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4年06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台湾艺文展演丰富,近年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展会,受到许多民众的青睐。负责筹划《清明上河图》动态光影展的文创公司总经理郑清煌向《大纪元时报》表示,台湾确实有严重的传统文化断层,但他认为,传统文化需要被更多人看到,而透过“展览”的包装,可让更多人感受到好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宋朝文化,“不是所有旧的、老的东西,都跟不上时代。”

由翡冷翠文创公司主办,“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览于6月26日至9月15日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展出。
由翡冷翠文创公司主办,“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览于6月26日至9月15日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展出。(翡冷翠文创公司提供)

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消失在台湾的街头巷尾。《清明上河图》动态光影展并非首度出现在台湾观众的眼中,郑清煌体会很深,他说,在2011年时,《清明上河图》开展期间,很多眷村的长辈们特别坐游览车前来看展,即使在夏天,天气不稳定,还会下雷雨,但展场外却大排长龙。

谈到传统文化带给台湾人的意义,郑清煌说,以《清明上河图》来说,从画作中可以知道,中国人的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是从宋朝开始发展,原因来自当时的经济发达,还有政府德政,另外,宋朝民众可以免费看病,这在当时的全世界来说,都是很先进的政策,台湾人可以古鉴今,得到更多的启发。

“不是所有旧的、老的东西,都跟不上时代。”郑清煌认为,传统文化艺术的背后,有很多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精神理念,“我觉得应该适度去了解,好的把它保留下来。”

台湾有严重的文化断层,原因来自多个面向,成为郑清煌办展的一大挑战。他说,现在年轻人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因为课本内容改了。”另外,郑清煌说,很多中国名画有授权的问题,真迹无法后制、动态化,这都让素材的选用受到限制。

不过,郑清煌说,以《清明上河图》而言,这件作品深受台湾人喜爱,可以深化台湾人与传统文化的连结,而这或成为他们推广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他坦言,台湾已经少有大中国情结,缺少这样的背景,他们在推广文化上必须想的更多。

郑清煌说,小学生、中学生在课本中还保有“清明上河图”,有一定的熟悉度,而他们加入动态与数位互动的技术,让年轻人对这样的作品更有兴趣。台湾还有许多重视艺术教育的家庭,这些人都会是来看展的潜在客群。

如何让“真迹展”让更多人喜爱,郑清煌是这样思考的。他说,避免观众觉得枯燥,办这样的展览要考量四个面向,除了艺术性之外,还要有教育性,就是说可以寓教于乐,但绝对不能忽视娱乐性,且为了符合数位时代,社交性也要很强,这样才能有效传播,只要符合这四个面向,就可以创造商业价值。

据文化部统计资讯,2022年全国艺文活动就有54,036个,观展人数为244万人次;也就是每万人享有23个艺文活动,平均每人出席艺文活动个数为10.51个,对业者来说,要如何吸引民众到自己办的活动来看展,是一大挑战。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