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枕头中的“易数”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8日讯】
话说宋朝庆历年间,邵康节住在山中,每天专心研究易经的道理,已达到忘记寒暑的地步。

有一天,在睡午觉时间,他看见有一只老鼠走过面前,就用瓷器的枕头丢那只老鼠,没丢中,反而把枕头弄破了。他发现枕头里好像夹有纸条。因此,他就拣起纸条。纸条上面写着:

‘这个枕头卖给贤人邵康节先生,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因为打老鼠而把枕头丢破了。’

邵康节看见这张纸条,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这纸条说中了。他赶紧跑去问那位卖枕头的先生。

卖枕头的先生说:‘前些时候好像有一位老先生手里拿着易经,坐在这儿休息,我看他用手举起一个枕头,那张纸条大概是这位老先生写的。他老人家已经很久没有来了。不过,我知道他家,我可以带你去!’于是卖枕头的人就和邵康节来到了老先生的家。

没有想到那位老先生刚刚过世了,他留下了一本书,并且告诉他家人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有一位面貌长得很清秀的读书人到我们家来,你可以把这本书转交给他,帮我完成一桩心事。’

于是老先生的家人就把这本书交给邵康节。邵康节接到了这本书,就排卦推算,告诉老先生的家人说:‘你父亲生前曾放一些白金在床下,你可以去挖挖看,拿来办丧事!’那家人照着话做,果然挖到了白金。于是邵康节很高兴地捧着这本书回家研究。后来算了无数次,都非常灵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尹绰和赦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赵简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别忘了伸出你的手,你一定也能得到别人善意的帮助。
  • 唐朝时候,温璋在京城任兆尹。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疾恶如仇,谁要为非作歹,只要撞到温璋手上,便休想逃脱。温璋的严厉执法使得京城治安良好,那些流氓地痞无赖,没有一个不畏惧温璋的。为了方便老百姓告状、诉冤,温璋还派人在衙门外挂上一只悬铃,好让告状者随时撞响铃铛。

  •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 孟贲(ben )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勇士,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从无畏惧,总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因而常常使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 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人推荐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个叫淳于(kun )的人在一天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7 名贤士。齐宣王当然很高兴。可是,他对顷刻间出现的这么多贤士感到有点怀疑。
  •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讨教说,我曾经乘舟渡过一个深潭,艄公驾船的本领神奇莫测。我问艄公驾船到您这份上一般人可以掌握吗?他肯定地回答说:"可以。善于游泳的人只要经过练习便可以学会,若是会潜水的人即使从未接触过船也能操作自如。" 对于艄公的一番道理,颜渊自称并不理解,但是艄公不肯作进一步解释,只好向孔子求教。
  • 不畏死的人,自古有之。中国历史上,那些志士,为了表示宁死也要办成某桩事的决心,干脆将棺材也抬了出来。比如三国时魏将庞德,为了与蜀将关羽决战,便抬着棺材出兵。明代海瑞向嘉靖皇帝上书,为了表示文臣不怕死于谏的决心,差点将棺材扛上了金銮殿。无独有偶,与海瑞同时还有个清官,名叫刘玺,也事先备好了棺材,与一些贪官斗法。
  • 子罕说:"你认为美玉是宝,我则认为当官的不贪是宝。如果把你的宝给了我,咱们两个人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依我看,你我还是各自保存着自己的宝,为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