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领导层外交战略内涵分析

标签:

【大纪元12月9日讯】(美国之音记者申华报导)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新领导层所展示的外交战略内涵似乎要比美国的宽广,美中两国的外交形像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不过也有舆论认为,对中国的实力外交地位不要估计过高。

*关注中国外交政策新动向*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篇文章认为,评价中国总理温家宝的美国之行以及中美关系,不能只着眼和局限在人们一般关心的眼前问题上,例如中美贸易、 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币值、台湾问题等,更应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也就是要高度重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10月提出的所谓“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

文章认为,中国新领导的这一外交政策所基于的是中国正在顺应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试图以全球化作为实现中国持续发展的解决办法。中国同时在向亚洲邻国和整个世界展示,中国并不想寻求霸权,同时也没有过去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那种洁身自好的形像。

相反,中国正在积极和建设性地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例如,主动派出自己的中东特使斡旋巴以冲突、主持和斡旋有关北韩核问题的六国会谈等等。除此之外,中国新领导人在海外所表现出的亲民形像似乎也能为这一政策目标做出某种深刻注解。

*专注反恐美外交内涵狭隘*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这一外交政策对亚洲和世界具有“深刻影响”,因为中国的这种政策出现之际正是美国在亚洲的“尊严和力量”均处于“相对下降”的时候。美国目前的外交战略内容似乎显得过于“狭窄”和“狭隘”。

文章认为,美国的外交战略明显在犯两个错误。第一,美国在同亚洲国家接触过程中似乎只强调自己所认为重要的那些问题,即除了伊拉克战争,就是反恐问题。美国一度曾经范围广泛和丰富的外交战略内涵正在逐步缩小,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正在消失,而华盛顿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对此却熟视无睹。

在这方面,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具有同感,认为当代更重要的问题不是反恐战争,而是作为“觉醒睡狮”中国的经济崛起。

*美中国际地位发生转换*

在谈到中美两国外交战略的区别时,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转换”,这两个国家的形像最近一直在迅速发生着变化。

针对中国总理温家宝即将同布什总统在白宫的会晤,一些媒体也从国家的外交实力地位出发提出忠告。《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说,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就要和平解决同台湾的争执,同时需要在人权、贸易、言论自由、艾滋病防治等方面采取国际上接受的准则,否则,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就要因此受到影响。

*中国实力多在於潜在未来*

《国际先驱论坛报》说,尽管中国代表亚洲的今天,日本代表亚洲的昨天的印象“勿容置疑”,但是这种印象却是错误的,因为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种种说法都应以所谓“潜在能力”为依据。中国在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问题将会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失业下岗问题最为严重。中国经济的“真正影响”更多的应该是指对未来而言,而不是指现在,因此布什总统本星期在同中国第二号人物坐下来会晤以前必须要弄清楚中国的实际实力地位。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日韩为北韩核会谈建立共同立场
外交官员:美友台态度不变
日要求UN谴责袭击日外交官
奈及利亚外交官员不会唱国歌 议员大怒要求他们辞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