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奶瓶症

李素幸 牙医师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日讯】
望着天使般的可爱双眸下,哇!一整排大黑牙、黄板牙,颗颗残缺不全,令人不忍直视,和苹果般的脸蛋太不相称了,谁是罪魁祸首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亲心中的一块宝,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童颜,时而语出惊人的童语,总让人觉得是现代现实社会中难得的净土。可是啊!望着天使般的可爱双眸下,哇!一整排大黑牙、黄板牙,颗颗残缺不全,令人不忍直视,和苹果般的脸蛋太不相称了,谁是罪魁祸首呢?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似曾相识的名词–奶瓶症吧!

看到奶瓶二字大家不难想像应该是和奶瓶有关吧!奶瓶症绝大部分是因为婴幼儿在非喂食的需求下,不当的以奶瓶喂食,以安抚其情绪等。大多发生于超过出生后十五个月,一边睡觉,一边喂食,以致于奶瓶喂食时间太长;加上现代工商社会父母忙碌,疏于帮助幼儿做好口腔清洁及预防维护的工作;亦欠缺定期咨询牙医师保健的概念。

渐渐的幼儿的牙齿开始产生脱钙,颜色由白转成棕色,甚至变黑,多发生在上颚乳门牙及乳臼齿,下颚乳牙较少波及(但也有例外的),严重者蛀得只留下残根,恍如历经一场乳齿浩劫。还好神在造人时可能已预见了未来要发生的事,已为人类准备第二副好牙,即恒齿以代替之,此时不禁要赞叹神的伟大!

当然在以上所提及的诱因下所引起的奶瓶性蛀牙也非绝对的,毕竟牙齿好坏决定因素很多,除饮食、卫生习惯外,遗传、家庭环境甚至父母和谐与否,孩子本身的睡眠习惯、脾气、特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也偶会见到不可能中的可能,或可能中的不可能,不能一以论之,奶瓶症幼儿的母亲常会遭来不尽责的责难,真是难为了天下父母心啊!

奶瓶症应如何预防呢?
1、 尽量降低幼儿对奶瓶的依赖,孩子六个月后改以汤匙喂食,在十五个月后戒除用奶瓶喂食,慢慢训练孩子用杯子喝牛奶,进而完全戒除咬奶嘴的习惯。
2、 婴幼儿开始长牙时,父母就得帮他刷牙。食物在口腔中不得残留超过五分钟,并征询牙医师的意见,定期做防护如涂氟、注重氟化物的摄取、于适当时机做封填等。
3、 少吃甜食,吃后一定要刷牙并养成小孩自己刷牙的习惯。
4、 婴儿缺乏钙及营养不足问题等,多喂母乳很多问题都可解决。如已见牙齿的实质性蛀牙,现代医学有其局限性,最好还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吧!

转载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倾听时,可以表达一些支持行为,如拍肩、给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听、聆听。我很想这么做,但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不知道曾经从多少已经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听到这句绝望的抱怨。其实,光是打开心房和耳朵并不足以让孩子说话!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我一岁大的女儿喜欢跳舞。一听到音乐,无论何时何地,她的脸上都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然后靠在沙发、椅子或父母的腿上,开始左右晃动还有踏地板。有时,她小小的心灵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她的四肢着地来回摇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条腿做出旋转的动作。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 为了孩子的在线安全,父母首先应该告诉孩子的就是,不接受陌生人的请求,不分享个人信息,以及在下载任何内容之前征求父母的许可。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为孩子在儿童照护机构注册之后,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帮孩子计划一个积极且成功的开始。
  •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产品对儿童注意力跨度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专家表示,与科技产品接触的增加,可能正在改变儿童大脑的连接方式。
  • 根据BestColleges.com的一项调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95%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初入职场的业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