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和“处罚”双管齐下

--为人父母专栏
树人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上次笔者提到如何协助孩子作出自由抉择,有读者问: “孩子实在不听话时,还得让他得个教训呀!” 是的, 如果完全采取松散的管教方法,还是不行的. 必要时,该处罚的还是处罚.

小时候,笔者总听到长辈吓唬孩子: “你再不听话,叫警察叔叔抓你!” 有时候还说: “你收拾东西走吧, 我不要你了。” 结果小孩又哭又闹: “我不要! 我不要! 我听话了!”家长心软了, 又哄又亲, 有的还买糖果加以安慰。 二三十年过去了, 这番吓唬的话还经常听见。

其实孩子真不听话,处罚方法很多, 不一定要恐吓、体罚才有效,这些方法往往有后遗症。 这里给读者提供一些双管齐下的方法, 可作参考。

要如何双管齐下呢? 其实很简单, 就是 “奖励” 和 “处罚” 要同时进行。 也就是说, 做得好的给于嘉勉, 做得不好的给于适当的处罚。成功与否, 视乎家长能否持之以恒, 而且不能因为自己心情好就特别嘉奖, 心情不好时加重处罚。

举个很普遍的例子: 当你限定孩子五点回家, 而他在外面流连忘返。迟迟不归时. 你可以发出第一个警告, 告诉他下不为例, 重犯的话会使他失去周一至周五看电视的机会。如果他在一周内遵守诺言, 按时回家, 你就把处罚令撤回. 这种方法, 往往效果不错。

用“奖励” 和 “处罚” 这个双管齐下的方法时, 要考虑到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和最在乎失去的是什么。就以以上的例子来说, 如果孩子最大的乐趣是到处流跶, 那么, 比较有效的处罚是限定他呆在卧房里一段时间, 不许离开。 至于他在卧房里读书, 写字或睡觉, 让他自己选择。当然, 这种处罚, 他得事先知道, 让他有心理准备, 知道他不守规矩的后果。

如果孩子一再与你不合作, 老做与你的要求相反的事,那不妨考虑签 “同意书”, 把它贴在最当眼的地方. 这样, 你既不会忘记自己说过的话, 他也没机会抵赖。

“同意书” 越简单越好.以一下是一个样本, 可作参考﹕

我某某某答应每天按时回家, 如果违背诺言, 我将受到以下的处分:
第一次: 警告
第二次: 每天只能看电视半小时
第三次: 一周内不能看电视
这份 “同意书” 有效期一周. 如果我遵守诺言, “同意书” 一周后作废.
承诺人签署
见证人签署

对于受西方教育陶熏的孩子来说, 签同意书是很普遍的事, 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倒是家长要习惯习惯这种不失理性的方式。

以上的方法, 小学生或中学生都有效. 当然, 幼儿的处罚不同于大孩子. 对于幼儿, 通常扣留他心爱的玩具一天,或罚他坐在一张指定的椅子上半个小时,就够他难受了. 你不要因为他大哭大闹而动心。他哭一下没什么大碍,倒知道妈妈是认真的。

实际上, 用这种奖罚分明的方法, 比光用体罚、恐吓、责骂来得有效,也有意义得多, 因为你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你在教导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会心服口服, 打从心底尊重你.

(本文作者是多伦多大学教育系硕士,现在多伦多教育局任职教师,有十ハ年在加教育成人及小孩经验,深谙东西方教育子女方式上的异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人父母专栏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