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人上街示威 港报吁特区政府反省

标签:

【大纪元7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卢健辉香港二日电)香港回归六周年,爆发自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后最大规模的五十万人示威游行,香港多份报章今天发表社论表示,市民对施政表达不满,当局必须好好回应,否则社会不安持续,令人深以为忧。

星岛日报的社论表示,多个团体昨日以不满廿三条为理由举行示威,但除了对立法抱有各种不同意见外,整个行动可说是汇集了对近年政府施政的不满。从游行人士向传媒表达的诉求,包括有不满负资产、失业率、公务员或公共机构“瘦身”、“沙士”疫情的处理和检讨等,甚至中年失业汉表示不满意罚市民钱的条例太易通过,又或者菲佣上街希望取消菲佣税,可说是一次施政异见的大汇集。

社论指出,面对大批市民上街,政府高层纷纷表示理解,同时认为这是自由社会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说法虽无可厚非,但香港始终是一个经济主导的国际商业城市,极需一个安定的营商环境,所以绝不能把昨日的事件和南韩大学校园经常发生的示威相比,而应尽早疏导民怨。

社论认为,和很多地方的人相比,香港市民性格显得较平和,长期以来对政府的要求不会太高,他们这次表达的不满,即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是盘根错节,不易理顺。政府高层如今唯有痛定思痛,通盘检讨和重新订定施政策略,各问责局长也要通力合作,以期从头收拾旧山河。

成报的社论表示,参加“七一”大游行的人数创下回归六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既是香港言论自由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香港各种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反映。对此,特区政府既要坦然面对,也应该高度重视。

经济日报的社论表示,昨日反二十三条游行既是意外,又是欣喜。意外的是据发起游行组织估计,多达五十万人游行,是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以来,香港最大型群众上街,相信数目使港府吃惊;欣喜的是人数虽众,但表现得理性、冷静、自律、温和,充份显示市民素质之高。

社论指出,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离港前说,香港现在最需要的是理解、信任和团结。理解是最基本的一步,只有港府改弦易辙,走入群众,听取市民意见,把“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的口号,真的落实为行动,才能赢取市民信任。

社论认为,昨日的和平游行显示了港人的高素质,若能再加上高素质的政府,香港走出困境将指日可待。

明报的社论表示,昨天的游行,不单是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而且参与的包括许多专业人士,有法律界、医护界、教育界、新闻界、社福界、学术界等,公务员也有不少,这些人是香港社会的中流砥柱,不会轻易参与政治活动。这次集体动员,是因为政府施政方针严重失误,议会审议二十三条立法过于仓卒,欠缺足够的酝酿、沟通和妥协,几日后便要强行通过,有关团体努力游说也不见效,才被迫以群众运动的方式表达不满,希望政府和议会悬崖勒马。

社论指出,面对这样强大而清晰的民意,特区政府高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做鸵鸟,埋首沙堆,否认自己的缺失,把大批民众上街归咎于传媒煽动、经济不景气、反对党误导等等,总之不改变、不让步。这条路线或许可以讨好一小撮人士,却会使特区政府与民众更疏离,不用多久,便会成为遭人嘲笑藐视的跛脚鸭。另一项选择,则是正确的选择,虚心听取民意,真诚检讨过失,尽快补救,包括承认二十三条立法有未完善之处,以开放的态度和反对团体再作磋商,必要时将三读表决时间延后,就外界最关注而政府一直拒绝修订的条文,如禁制机制、官方机密等,作出实质的让步。

相关新闻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林世雄称有信心任内解决港网约车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